·卡努努·几米·绘本·努努旧版
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 | 韩流 | 影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 更新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努努书坊->《毛泽东传》->正文
第六章 把握未来(1935—1938) 第六章(2)

  1935年,中共还没有设后来是党的最高职务的主席一职,但是,总书记也不象以前那样是最高职位。遵义会议后,党的不明确的领导机构在北京公布的官方史料中也可以看出来,他们只是简单地说毛从此获得了“领导地位”。

  毛在遵义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策略,这些策略可以说是他的杰出军事思想的总结。

  ·敌强我弱,红军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不打无把握之仗,大踏步进退,以捕捉战机。

  ·诱敌深入,避免打阵地战。

  ·红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对犯错误者应予以教

  育,而不能秘密处罚,应让每一位战士都知道下一步行动的

  目的及危险所在。

  在该城一座天主教堂里举行的群众大会上,毛解释了这些方略,同时提出了未来几个月的口号:“北上抗日。”

  遵义的十二天改变了长征面貌,给这次惨败的军事撤退赋予了新的政治使命:为着民族和革命的双重目的。

  很明显,中国革命已经从莫斯科的影子中摆脱出来。斯大林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做,而不再顾及四处流窜的中共,他也根本不相信这批农民军队就能完成中国革命的艰巨任务。

  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不再由一个令人敬畏的苏联人来领导。这决非偶然,正是在与莫斯科接触十分困难,共产国际与中共之间联系几归消失的时刻,权力移交到了毛的手中。

  毛依然景仰十月革命。三十年以后——当他有充足的理由不再讲苏联的好话时——他告诉安德烈·马尔罗,当时向西北去的一个原因是“以能与苏联接上联系”。⑦但是在毛看来,中国革命的重心还是应该在中国的农村。

  另外在党和军队内部,毛在组织方法上也逐步对斯大林主义进行抵制。这也特别表明他对人的改造所抱的信念和他那灵活、植根于本土以及精神高于物质的军事策略是正确的。

  毛的最终目的是要到达陕北,并从那里开始抗日。同时,他还想与四川北部张国焘的军队会合,在这个神话般的省份建立苏维埃政权。

  遵义休整后,长征重新开始时,毛看上去整洁潇洒。警卫员发现,毛穿上了一套特制的合体的灰军装。

  毛有一匹马,但只是在十分疲劳时才骑上去。有两次他染了疟疾,病得很厉害,以至连马也不能骑,不得不躺在担架上由两名战士抬着行军。

  在他私人的小包袱里总装着雨伞和书。里面的东西不断地更换,《水浒传》却是一直带在他身边。没有材料表明,毛在长征时带了马克思或列宁的著作。

  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但有时他也破惯例在自己的吊床上睡到正午。他一直把身边的几位年轻人当作是自己的助手,这些年轻人包括秘书、卫生员和兼作勤务的警卫员。

  一位年仅二十岁的警卫员陈昌奉,慢慢地才知道毛的严格要求和喜欢独处的生活方式。队伍一停下来过夜,毛马上就要开水,如果情况紧急,他会整夜不眠地工作。每一次停下来,陈就要赶快为毛布置好工作的地方——一个小岩洞或一块干净的石头。⑧

  有时毛也能稍稍享受一下,他的工作人员十分乐意把他安排去某家有院子,床上铺有稻草,有可以置放文具和电话的书桌的地主家里休息或者工作一两个晚上。

  如若能找到香烟,毛即使在最晦气的日子也能够振作起来。有些资料说,在部队即将开始作战时,他的士兵甚至用鸦片与对方换取香烟。在没有烟草的时候,也就显示出了毛的灵活机智,他把各种各样的带有刺激性的树叶当作烟草的替代品。奥托·布劳恩也有这一嗜好,寻找上好的烟草或许是这位爱大惊小怪的德国人和这位稳重沉着的中国人共有的一种热情,有时他们共同进行一些冒险的试验。

  夕阳的最后一抹晚霞染红了天空,毛身上灰色的军装也变成了枯黄色。明月下,错杂的乱石顿时犹如正在打斗的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部队燃起松枝火把照亮前进的路,悬崖峭壁张着血盆大口好象是在寻找机会企图吞噬这支幽灵般的队伍。

  每当这种时候,毛就会写下几首诗词。他感到自己“离天三尺三”;他看鹅毛大雪犹如“飞起玉龙三百万”;湍急的河流在他笔下可使“人或为鱼鳖“;层层群山在他看来是“原驰蜡象”。

  毛在长征的路上真正地发现了自己。尽管生活艰苦,有他不熟悉的地理上的挑战,有死亡的威胁,有党内的派系斗争,还有几次红军几乎全军覆灭。但是,十个月六千英里的长途跋涉充分显示了毛那寻常难以发挥的天才。

  反常的是,毛并没有受个人生活的牵制,而是开始了一个超群出众、鸿才大展的时期。他独身单处却总是想着集体的使命。虽然说贺子珍也参加了长征,但是在十个月的时间里,她可能一直都没有和毛在一起。当时为毛服务的几个亲近的人撰写的回忆录中甚至没有提到她。毛与他生存下来的弟弟泽民的关系也不密切,泽民当时负责照顾财经、档案和物质供应工作。

  另一方面,长征时期可能是毛诗词写作最多的时期。二十年后他有些留恋地说:“在马背上,人有的是时间,可以找到字和韵节,可以思索。”⑨诗词把大自然和历史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最终成了毛这位革命家和东方第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成功的秘诀。

  他把崇山峻岭看作战斗序列的一部分: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⑩

  毛似乎在土地中找到了革命的证据。横贯十一个省的长征的广泛阅历,可取代莫斯科的新权威,毛努力使这种新权威面对中国现实。

  长征结束时,毛甚而面对群山又发灵感,将它视作超出中国自身革命之外的世界和平的象征;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上一页 《毛泽东传》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