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生活 | 韩 流 | 影 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 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努努书坊->《灭秦记》->正文
第十三卷 第十六章

  范增之死,震惊了整条长街,无论是吴天,还是范同几人,都被这样的结局所惊呆。

  龙赓缓缓地将剑入鞘,眼芒从每一个人的脸上缓缓划过,这才似有几分落寞地道:“今天死的人够多了,你们请便吧!”

  他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就连倔傲不驯如吴天者也已看出,再战只能是自取其辱,与其如此,不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日后再寻机会卷土重来。

  于是,吴天去了,范同也走了,剩下的数十名侍卫在顷刻间消失得一干二净。长街上,除了那十数辆大车外,还有双无常和连环五子瞪大着眼睛,心里正兀自盘算着自己能否分得这一笔横财。

  龙赓转过头来望向他们,拱手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各位方才尽力襄助,理应得到这些钱财。”

  他连马车也未看一眼,与无名齐肩而行,向镇外走去,李世九等人随即跟上。

  “今日若无阿兄相助,要杀范增未必容易。”龙赓一路前行,望着满山如血一般赤红的枫叶,想起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战,兀自有些余悸地道。

  无名淡淡一笑道:“龙兄过谦了,以龙兄之剑术,就算没有我阿方卓相助,范增也难逃一死!”

  此人竟然是当年在登高厅中的阿方卓,难怪他能使出大雪崩定式。当年他败在扶沧海的枪下,从此远走西域,在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龙赓,两人以剑道为媒,结为朋友,并在龙赓的点拨下,回到大雪山,重新领悟大雪崩之势,将之融入剑道中,这才再入中原,寻扶沧海一战。

  中原一行,阿方卓没有找到扶沧海,却听到了扶沧海的死讯,正感慨间,竟然又逢龙赓,得知龙赓的计划之后,当下自告奋勇,非要助龙赓一臂之力不可,这才使得龙赓得此强援。

  龙赓深深地看了阿方卓一眼,道:“范增的武功,与我在伯仲之间,如果两人一对一决战,胜负殊难预料,所以我绝不是与阿兄客套。若非今日有阿兄相助,只怕刚才死的人就不是范增了。”

  阿方卓道:“我不过是尽朋友之谊罢了,再说这些,龙兄就是不把阿方卓当朋友了。”

  龙赓笑了,“朋友”二字,的确是让人倍感亲切的东西,对龙赓而言,尤其如此,因为他想到了纪空手。

  其实,他此行行刺范增,最担心的就是纪空手的伤势。心脉之伤,对任何一个武者来说都是不容轻忽的,随时都有可能致命。以纪空手此刻的身分与地位,完全有可能再遇上凤孤秦事件的翻版。

  对许多人来说,纪空手就是他们心中一个梦想的实现者,在纪空手的身上,寄托了太多人的期望。一旦纪空手有什么不测,梦想自然随之破灭,这种结局当然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所以一想到纪空手,龙赓顿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望着阿方卓道:“刚才长街之上,看到阿兄的那一剑,显然已经领悟到了剑道中的精髓,不知阿兄对今后有什么打算?”

  阿方卓长年漂泊江湖,一听龙赓问起,不由有了几分茫然:“如今正逢乱世,闯荡江湖并非长久之计,我想再回雪山,希望于剑道之上再有寸进。”

  “阿兄既把我当作朋友,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龙赓淡淡地道。

  “但讲无妨。”阿方卓道。

  龙赓神色一肃,道:“所谓乱世出英雄,以阿兄的本性和剑法,完全可以创出一番大事,又何必蜗居于雪山一地,空耗岁月呢?如果阿兄信得过我,不如随我同行,待我替你引见一位真正的英雄。”

  阿方卓心中一动,问道:“龙兄所指是谁?”

  龙赓听过阿方卓在登高厅时的那段往事,压低嗓音道:“你可知道当今汉王是谁?”

  阿方卓见龙赓如此神秘,心生疑惑道:“难道不是刘邦吗?”

  “此刘邦绝非彼刘邦!”龙赓的声音一沉:“他乃纪空手所扮,只要他在,这天下既不姓刘,也不姓项!”

  阿方卓浑身一震,没想到龙赓竟将这天大的秘密告诉自己,显然不将自己视作外人,当下十分感动地道:“既然龙兄这般信得过我,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便随你去吧!”

  龙赓闻言大喜,他深知以阿方卓此时的功力以及对剑道独树一帜的理解,完全可以大有作为。最难得的是,像阿方卓这种人,单看外表似乎是倔傲不驯之徒,然而却最是重情重义,只要他把你当作朋友,可以一诺千金,甚至为你付出生命。

  龙赓之所以能够读懂阿方卓,是因为他本身也正是这一种人。

  一片枫叶随风飘飞,翻舞在龙赓的眉间,看着这如蝴蝶翩然起舞的枫叶,看着这赤红如血的枫叶,不知为什么,龙赓的心里涌动出一股躁动不安的感觉,忍不住抬头望向咸阳方向的那片天空。

  △△△△△△△△△

  咸阳依然平静,至少从表面上看,确是如此,虽然有关汉王刘邦已故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但谁都无法证实这一说法的可靠性。因为,那一天发生在骊山北峰的一切情形,凡是当日在场者,都被张良下了戒口令,倘若有人胆敢泄漏一句,杀——无赦!

  张良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因为他深知,纪空手能够借刘邦之名崛起天下,震慑群雄,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两次“造神”事件,将刘邦之名神化,这样做的利弊就在于荣辱系于一人之身,一旦纪空手略有闪失,就有可能导致他们这些人多年来的努力付之东流。

  因为在人们看来,刘邦既是真命天子,就绝不会死,至少在大功未成之前不能死。他若死了,就不是真命天子,人心将在顷刻间焕散一空。

  这样的局面当然不是张良所希望看到的,是以他的心中虽然悲痛,却殚思竭虑,希望能够凭着自己的智慧和红颜吕雉的力量将目前这种局面支撑下去。他心里清楚,到底能够维持多久,已不是他可以决定的,他只能是尽人事而已。

  骊山北峰已经全面封锁,陈平亲自率领三万人马着手准备。在没有见到纪空手的尸体之前,无论是张良、陈平,还是红颜、吕雉等人,心中都存在着最后的一丝侥幸。

  纪空手生还的概率究竟会有多大?没有人知道,大家都觉得实在渺茫。之所以每一个人的心中尚存在着一丝侥幸,是因为纪空手这一生中创下过太多的奇迹。

  此刻张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汉王府中的议事厅中,泡了一壶香茗。他需要静心,让自己胸中的那股悲伤慢慢淡去,可是他一闭上眼睛,那天发生在骊山北峰的一幕便如一幅幅画般在眼前浮现。

  他没有想到纪空手会置自己的心脉之伤而不顾,孤身犯险,登上百叶庙。按照当时的情形,如果纪空手选择后退,未必就不行,可是当时他们正在千步梯的中段,地势险峻,一旦敌人趁势袭击,就会有全军覆灭之虞。纪空手显然看到了这一点,是以才会反其道而行之,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希望能保住数百部属的性命。

  以当时的形势,如果张良与陈平能够组织卫队跟进,纪空手未必就是这样的结局。然而千步梯之险,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在张良与陈平跟进之时,却遭到了一个无名高手的狙击,从而使得他们与纪空手拉开了距离。

  直到红颜与吕雉率领数十高手匆匆赶到,那位无名高手才隐入山林。等到他们冲上百叶庙遗址时,触目所见,正是纪空手坠崖时的揪心一幕,而敌人却趁着众人失神之际,以最快的速度消失在众人的眼前。

  事后想来,这无疑是敌人布下的一个精妙杀局,策划者显然料算到了纪空手当日的行程,考虑到了每一种可能,然后才利用几名绝世高手实施这次行动。敌人在整个行动之中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来去如风,行事从容,绝不是寻常之辈可以为之。那么,这些敌人会是什么来历呢?

  张良轻轻地叹息了一声,突然心头一沉:“敌人何以知道我们会在那个时间上山?难道在汉王府中还有内奸不成?!”

  当时纪空手决定上山之时,除了自己,就只有陈平知道,但张良想都没想就将陈平否定了,因为他与陈平都是五音先生的弟子,深受师恩,奉师命襄助纪空手,尽力报答还惟恐不及,又怎会背叛于他?

  既然不是陈平,那会是谁?

  张良冥思苦想,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此际正值乱世,群雄并起,欲置纪空手于死地的人绝不会少,在无根无据的情况下,要张良从十数人间作出一个判断,实在是勉为其难了。

  一阵脚步声传来,打断了张良的沉思,抬头一看,只见萧何一脸肃然来到了自己身前,手上拿着一叠公函,眉间似有几分焦急。

  “此时已至二更,萧相匆匆而来,不知所为何事?”张良很少看到萧何也有着急的时候,心中“咯噔”了一下。

  萧何冷冷地看了张良一眼,道:“本相此时前来,是想听先生一句实话。”

  张良有些诧异地道:“萧相此言让张良有些听不懂了,难道在萧相的眼中,张某竟是满口谎言?”

  “那好!”萧何断然问道:“我且问你,如今市面上有关汉王的消息,究竟是真是假?如果是假,又何以这七天来汉王竟然未露一面?”

  张良深知以萧何之精明,真相终究隐瞒不了,当下便将骊山北峰发生的一切悉数相告,听得萧何脸色大变,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此事暂时还需保密,不能有半点泄露,否则大汉王朝将倾于一夕之间,你我都将是千古罪人!”张良深深的看了萧何一眼,正色道。

  萧何深深吸了口气,将心中的震惊平复下去,颤声道:“先生一向以智计闻名,照先生所见,我们该当如何行事?”

  张良没有说话,只是以茶水在桌面上写了一个“拖”字,随即缓缓而道:“当今首要事务,是要政局稳定,军心稳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隐瞒汉王已死的真相,然后再从长计议!”

  萧何这才明白张良的苦心,脸上不由露出一丝苦涩道:“一个‘拖’字,未尝不是我们此刻最佳的选择,但问题在于有一件事已经无法再拖下去了。”

  “什么事这么重要?”张良惊问道。

  “先生这段时间真是忙糊涂了。”萧何急道:“当日汉王与你我三人密议,约定明年三月在城父与韩信、彭越、周殷、英布四路人马会盟,共同讨伐项羽,难道先生忘了吗?”

  张良心生诧异道:“此事距明年三月还有大半年时间,何以拖不下去?”

  萧何将手上的公函一扬道:“但这四路人马的信使已经到了咸阳,就会盟之事作出了回应,同时他们还要就行军路线、粮草供需等问题与我们作进一步的协商。此事若无汉王主持,只怕难以取信天下,这才是本相感到头痛的地方。”

  张良一怔之下,问道:“这四路人马的信使是几时到达咸阳的?”

  “就在今日,而且是同时到达。”萧何苦笑道。

  “来得这般齐整?这可有些奇了!”张良嘴上嘀咕了一句,突然脑中灵光一闪,问道:“这四个信使莫非一并提出要见汉王?”

  萧何惊奇地望了张良一眼,道:“正是,不过此乃人之常情,礼仪所需,难道还有什么蹊跷不成?”

  张良冷笑一声,淡淡地道:“这实在是太巧合了,有的时候,巧合一多,就现出了人为的痕迹,如果我所料不错,杀汉王者,这四人中必有其一!”

  萧何浑身一震,惊道:“先生敢如此断言,莫非已经知道了真凶是谁?”

  张良缓缓地道:“萧相只要静下心来,就不难从中看到对方的破绽。首先,这四个信使异口同声要见汉王,必定是事先有人怂恿,是以话语才能如此一致;其次,他们提出要见汉王,是有人知道汉王已死的真相,故意给我们难堪。只要汉王不现,关中可在顷刻之间大乱。而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韩信地处江淮,彭越地处江北,周殷地处江南,英布地处九江,这四人天各一方,相距何止千里?何以他们的信使竟在同一天到达?这些问题连在一起,就只能说明一个事实:这一切都是有人在背后操纵,利用其他三路人马,企图趁机夺权!”

  萧何本是一个聪明之人,听到这里,心中已一片空明:“此人难道就是韩信?!”

  张良点了点头道:“惟有韩信,这一切才会变得合情合理。”

  萧何不禁咬牙切齿道:“此人背信弃义,如此狠毒,当真该杀,我这就带人前往江淮,行刺于他!”

  张良摇了摇头,深深吸了口气道:“韩信未必人在江淮,十之八九他的人已在咸阳,但就算我们知道了他的下落,无凭无据,也难以对他兴师问罪,何况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应付这四大信使的晋见,一旦汉王不见,就必然会动摇军心民心,到那时,别说隐瞒真相,就连我们自己都难独善其身。”

  萧何心里明白,张良所言的确不是危言耸听,他所担心的是一旦汉王已死的消息传出,必然有人别有用心栽赃嫁祸,说是他们谋杀了汉王,到时他们纵是有千张嘴也难以说清。

  “我倒想起了一件事来,或许可以助我们度过难关。”萧何沉吟片刻,突然道。

  “哦?”张良拱手道:“倒要请教!”

  “先生饱读诗书,博古通今,应该不会忘了前朝的一段往事吧?”萧何提起的前朝,所指自然是大秦王朝,张良想了一想,却不知萧何指的是哪一件事。

  “始皇嬴政登基之时,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童……”萧何说到这里,张良眼睛一亮,已然明白了萧何的语意。

  萧何的构想是“子承父业”,刘邦与吕翥生有一子一女,其子已有十一二岁,长得聪明伶俐,被纪空手安置于距汉王府不远的长清宫读书。张良既知刘邦已被纪空手所替代,也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倒是萧何的一句话提醒了他。

  张良默然不语,兀自沉思,良久方道:“此计只怕不妥。”

  萧何问道:“何以见得?”

  “我有三大理由。”张良一字一句地道:“一是如今正逢乱世,楚汉相争刚刚开始,以汉王之威,或许可以震慑人心,号令三军,但若是以一个孩童坐镇咸阳,只怕令行不通,也是枉然;二是奉一个孩童为主,无法安定民心,民心不安则生乱,一旦关中政局不稳,争霸天下只是一句空谈;三是韩信既然有心发难,当然是有备而来,一旦汉王的死讯传开,他正可趁乱起事,我们恰恰是授人以柄,自食其果。”

  萧何细细一想,觉得张良的分析颇有道理,然而此计不通,又从何再想万全之策?萧何只感到自己头大欲裂,已是无计可施。

  张良咬了咬牙,狠声道:“看来我们就只有一条路,找个人扮成汉王!不管韩信会怎样,我们都一口咬定死者只是汉王的替身,真正的汉王其实安然无恙。”

  萧何吃了一惊道:“此计虽妙,但一时之间,从哪里去找与汉王相像的人呢?”

  张良拿定主意,脸上顿时多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我自有安排,你只要通知四大信使明日午时入汉王府晋见即可。总而言之,这是一场豪赌,是输是赢,就看天意了。”

  对张良来说,这的确是一场豪赌。既然是赌,就无法预料输赢,而没有把握的仗,在他这一生中几乎没有打过。

  萧何去时,夜已深了,但张良没有丝毫的睡意,他的眼睛微闭,心中想的却是明日的晋见仪式。他知道,只要出现一点纰漏或闪失,自己就将彻底前功尽弃,这种结局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

上一页 《灭秦记》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