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生活 | 韩 流 | 影 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 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努努书坊->《不是尽力,是一定要做到》->正文
九把刀砍电影:情非得以之生存之道之“人贱天不收”

    在台湾,要拍一部电影出来,可以逼得一个导演说出很多关于理想的句子。

    没有理想,也得学会假装。毕竟不天真一点,是完全没有办法碰电影的。

    其实,想拍电影的人一直很多。

    电影几乎是每一个拿着摄影机的人,或站在摄影机前走来走去的人,最究极的梦想。

    “某某电影的灯光,是我负责打的。”笃定是灯光师自我介绍最爱用的句子。

    如同

    “某某电影的配乐,是我负责弄的。”笃定是配乐师把妹时最上口的话。

    如同

    “某某电影的服装,是我负责盯的。”笃定是服装设计洋洋得意的口头禅。

    如同

    “某某电影里的三百七十人,都是我一刀一刀教刘德华怎么杀的。”

    一听,就知道是出自武术指导。

    更何况是导演。

    一个导演,拍广告、拍MV、拍电视剧,不管拍了多少年,从摄影机后面赚了多少钱,这辈子没拍过电影,心中肯定有个缺口。

    这个缺口终究得填补起来,不是因为拍过电影的导演一定高出没拍过电影的导演一个头(要是你一直拍烂片也没多了不起啊,而是因为每个导演百分之百都喜欢看电影(如果你是个导演但你却不喜欢看电影,欢迎炮火四射干剿我的以偏概全),此生不断被许多电影导演深深打动。

    而任何自认有才华的导演,绝对抵挡不住亲自拍一部电影自我验证一番。

    至于明星。

    不是要否定乡土剧、八点档或偶像剧里的演员,但电影演员就是不一样。

    有机会,每个演员都想拍电影,毕竟镜头刻在电影明星身上的力道,就硬是比较深刻,感受力特强。黑暗中唯一允许的巨大光亮屏幕,有希望成为演员的“生涯代表作”。

    当演员,大家平平都是人,在变成明星前所过得生活想必也差不了多少,虽说个人特质、气息风采、演技磨练、乃至运气际遇都很重要,但电影明星当然是镜头“慢慢制造”出来的。

    慢慢制造的意思,意指有很多的机会放在这些明星或准明星的身上。

    太多人说,电影最需要的就是明星。

    在这太多人里的许多人说,在亚洲,真正的电影明星,几乎集中在香港。

    日本有很多杰出的歌手、电视剧演员,但电影明星?

    韩国有很多杰出的歌手、电视剧演员,但电影明星?

    日本跟韩国都是富裕的国家,但不大量拍电影,哪来的很多电影明星。

    许多人会说质好比量好来得重要,但现实上:“没有量,就没有环境。”

    没有环境,就难以培养一流的技术人才。

    什么都可以变得出来的技术团队,就是支撑起电影工业的大功臣。

    用简单的分子分母的数学观念就可以轻松知道,是的,大量拍摄的电影工业,乱七八糟拍出的烂片也多,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成语“粗制滥造”的用法。

    但毫不意外,大量拍片的结果,迸出的经典佳作也肯定很多,比起台湾“小而美”的拍法,前者养出的人才不知多了几十倍。电影工业与更大的娱乐产业环环相扣,互相辉映,靠这行吃饭的人才更丰沛,这些人才又养好、养肥了这块大饼。

    我国小六年级去电影院看的电影“笑傲江湖”(当时是我爸带我们三兄弟去看的,因此我没能去隔壁厅看周润发的赌神,心情大受影响),几乎没有计算机特效,简单的钢丝特技就帮助许冠杰在草上飞来晃去,没有奇怪的合成声光,几个飞沙走石就将剑气拍得热血沸腾。对白虽然没有到流传千古的地步,但即使是我也忍不住看一次叫好一次。电影配乐那就更不用说了,完全就是灵魂。

    这是导演胡金铨的功力。

    更是香港电影工业的技术能力。

    曾经在一篇报导看过一个说法,就因为台湾有很多人想当导演,于是一学会了掌镜,就急切地想要自己上。于是台湾有非常多跃跃欲试的新锐导演,却没有足够多的成熟、出色、专业的技术性幕后制作。

    我对电影圈的了解仅限于我与电影人的相处经验,但传闻与耳语听多了,这篇报导的说法倒有几分正确。

    如果你是一个很棒的技术人员,我想你在这一行里可以吃到的工作配额,应该比一个想当导演的人吃到的多。

    前天,跟小内去看了钮承泽导演的“情非得以之生存之道”。

    从挑选戏院这一点开始,就知道国片生存不易。

    因为根本就不必挑戏院。

    彰化没有上映,厉害如台中也只有德安华纳威秀有在放。

    “情非得以之生存之道”有两个主题,这两个主题用白话来讲,就是“拍电影好不踏实”跟“真抱歉我压力好大”,两句话合成一句,就是:“人贱天不收”。

    很好看,合理票价两百块钱。值得推荐。

    打着伪纪录片的旗帜,但其实整部片完全没有“视角上的必要”采取摇晃的纪录片式镜头处理,我想伪纪录片应该是误植,只是这部电影剧情里要处理的一个点。然而这样的拍法自然有种接近真实的趣味。

    我们拍电影常犯一个毛病,就是对白瘪脚,根本不是我们日常生活里会说出来的话,所以听起来很矫情,很假,没办法投入。“情非”的对白则很贴近我认识的这个世界,里面有大量的粗话、脏话,也很贴近我所认识的——大家塞在沙发里靠夭拍片的环境很恶劣的那种场合。

    那种场合我一向很讨厌啊,在那种谈话空间里弥漫了一种委靡的惯性,会传染的。烟雾中,很多人不来点批判的干剿,好像就以为别人会觉得他没有长脑,更害怕不批评,就不是“拥有理想的同一阵线”。

    干剿别人不懂拍电影或抢劫辅导金资源,比自己拍电影跟亲自抢劫辅导金要容易太多了。批判久了,我怀疑,原本要拍电影的人最后都只能成为影评家或嘴炮王。

    剧中有很多对于拍电影困境的描述,我看了格外心有戚戚焉。想必有很多电影人看了,会心一笑的次数一定很多很多。一知半解的人看了,也会娱乐到。

    在很口语的对白辅助下,帮助我做了看电影最基本的“投入”。

    剧情也很饱满。

    个人兴趣关系,我对“散文结构”的电影兴致缺缺。

    “情非”在剧情的设计上很完整,段落感也抓得好,剧情时间轴以“一群人拍电影的过程”为运作,感情时间轴以“这个拍电影的人的困顿挣扎”在跑。

    讨论拍电影的黑暗面仅仅是辅助,自我揭露才是真正主题,不刻意强调成长、升华、向上提升,必要时还得为了自己的梦想,对着一些人说一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对着一些人嘻皮笑脸出卖自己的人性。

    没有太多的大爱法轮,所以我不觉得恶烂。

    有多少钱拍多大的戏,不见得要叫得动千军万马才能将观众请进戏院,陈可辛的“投名状”拍得很棒,但同样万马奔腾的“三国之见龙卸甲”根本就是一部浪费刘德华的烙赛片。

    (赵云:“丞相!子龙想当英雄!”)

    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格局小,但掌握得当,效果出奇的好。

    钮承泽的“情非”也有同样的感觉。

    缺点有两个。

    一个是看了很累,“情非”里面的人经常在抽烟喝酒呼麻摸xx子,我除了爱熬夜之外没别的残害身体的习惯,所以我看了忍不住觉得自己很健康。

    一个是结尾有点拖。

    也许结局没有真的很拖,但整部片子要咆哮的东西太满,导致看到后面有点没耐性。当我情不自禁穿上外套后,竟还“多看”了五分钟。

    我的理念是,不管你有多少话想说,一口气说太多了,就会失去吸引力。

    我想这跟台湾导演不晓得下次拍戏是什么时候有点关系,只好在能说的时候尽量说,但这种说的方式对一部电影来说是不必要的。

    电影的好看不在于它的“完整”。

    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见得甘心做到这件事。

    最后,我这个人是完全没有支持国片这种高尚的念头,有的话也是随便支持一下,表现在“如果这部国片很烂,那我顶多就是装作不知道”。

    真正爱看电影的人是不会被“我们要团结”之类的意识形态给收编、或说服。如果有一天我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那一定不是为了使国片增光,而是我想要拍出一部连我自己都愿意买DVD回家收藏的好电影,然后觉得自己怎么这么酷啊。如此简单,如此难啊。

    比起到处去跪电影,我真庆幸自己的梦想就是写小说。

    将将好就是我正在做的事。

    再大的爆破场景都不需要成本,再惊人的特效我几分钟就轻易完成,再美的女主角都任我摆布ㄎㄎㄎ,再多的大牌我都可以用命令的口气叫他们乔开时间陪我一场。

    我所要洒血对付的,就是最核心的——让你手中的小说很好看。

    偶而写个网志很愉快,但精彩的是我关掉网志之后才要接着做的事啊!

上一页 《不是尽力,是一定要做到》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 业务QQ: 974955917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