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生活 | 韩 流 | 影 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 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努努书坊->《沧桑正道》->正文
第16节

    (16)

    早在防汛抗台的阶段,水利站站长李夏文就多次把关于里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明年就要开工的信息提供给了纪载舟。

    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信息。对于叠镇来说,是一次加快发展的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对于纪载舟来说,也是在纪载舟这一任上老天赐给的关系全局工作的重大机遇。一上来,就成了纪载舟在叠镇必须完成的重点作业。

    里墩水库总蓄水量大约有6000万立方米,是一座省级重点保护的中型二类水库。它的大坝处在玉琼县温溪县的岙环镇境内,效益区域全在玉琼县管辖的范围之内。它的上游却全部在叠镇境内,叠镇与岙环两个乡镇,分属于两个县,可这一座水库,只联着两个乡镇。对于叠镇人来说,处在淹没区,除了牺牲自身的利益外,捞不到一点好处。由于这座水库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突击建造的,近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坝体损伤严重,是一座险库。多年以来,为了防止它突然崩蹋,一直没有敢蓄水。这座水库的管理局是一个正科级单位,养了二十几个人,整天就是吃闲饭。改革开放以后,水库的整修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省市的水利专家不断到水库测量、设计,除险加固以后,肯定要加大蓄水量,这就直接牵涉到叠镇人民的利益,省水利厅就通过玉琼县水利局、一条线贯彻到叠镇水利站,和镇党委、政府一道研究报哪些项目,作为里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配套工程。这些项目报上去以后,一旦定了下来,国家就会拨出专款搞建设。历任领导上报的有三种项目:一是移民项目。现在大约4000多名库区群众吃的是“消落地”种的粮食,他们等于几十年前就免除了“皇粮国税”。里墩水库除险加固以后,周边的农民只能变成渔民,不愿变的,没有地种了,必须安排迁移出去。二是河堤加固项目。在水库淹没区外,叠镇溪、庆澜河、福山溪三条主要溪流,都是山溪水河,为了保证水库的水质,山要靠绿化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河要靠加固河堤的办法,用青石料砌成防浪墙。三是交通项目。大水蓄积以后,河道边上,要修成能够通车的柏油路面,在集镇上的河流,还要考虑汛期两岸人民的来往问题,建设桥梁。叠镇历任书记,一上任,就都关注这一事件,翻腾过来,翻腾过去,年年都要上报这些项目,但省里一直没有定下来具体的开工日期。主工程不动,他们这里的辅助工程也就休提。报上去的项目,一直不知道哪些得以审批,哪些不被批准,到底能够拨给多少款项,他的前任们,都会在自己的任上成为未竟的事业或多或少感到有些遗憾。

    放着即将到嘴边的肥肉不啃,那肯定是傻瓜。纪载舟与班子的同志们经常商议,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一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搞到手里。办法就是一个字:“跑!”大家认为,这事情如果不跑,给的会少,只有靠跑,效果才好!思想开放了的同志们都开明地说,“纪书记,只要是为了这件事情,你只管跑,该花就花,该送就送,工作我们担起来,有你的那些关系,大家相信你一定能够跑成功!”

    大家说的关系,是指纪载舟有两个老同学,一个在里墩水库管理局当常务副局长,他能够给纪载舟提供可靠的资料和信息;另一个在省水利厅副厅长,他能够给纪载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尽管有如此好的基础条件,跑项目仍然是一种非常辛苦的事情,有“三子”之说,即跑着找人像“兔子”,背着礼品上楼送人像“驴子”,站在掌握生杀大权的人面前汇报像“孙子”。

    于是,只要有空儿,纪载舟就带上水利站站长李夏文跑。李夏文作为纪载舟的基本副官,其余则根据需要随时变换随行人员。卢镇长和财所所长钱招宝跟得相对多一些。跑的过程,也是了解这个国家投资的工程项目的来龙去脉的过程。其间,听到了不少轶闻趣事儿。

    在这里修一座水库,是非常科学的,投资少,效益高。若是到了现在,这里一定要修成一个漂亮的大型水库,但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可能达到这一点。纪载舟站在山上,俯瞰这座水库时,每一次都赞叹它选址恰当,就是可叹它上马太早。李夏文说,“纪书记,这个水库还是当年里墩附近出来的一个省级官员决策的。你看北边山上的地势多好,光绪年间,有一个从瑞安来的看地先生,说这里是一个了不起的阴宅,能够出管着一斗零三升芝麻那么多人的大官。引起了这位省里的领导干部的重视,领导安下阴宅之后,问到第几代才能成气候?风水先生说,这个地方,难得的是一个‘可巧’二字,时间上说不准,也许很快就能成事儿,也许遥遥无期。这一方面要靠祖上积德,另一方面,要达到四个条件。”纪载舟问夏文,“哪四个条件?”夏文说,“不容易,不容易,说是‘兔子打锣鱼打鼓,人顶铁帽子驴骑人’。”纪载舟说,“这些条件有没有凑齐的可能?”夏文说,“老辈子人分析,说要凑这一天,必须是正在唱戏,惊了兔子,一头撞在锣上,也就是兔子打锣了;还必须正好有叼着鱼的鸟在天上飞过,一受惊,嘴里的鱼掉下来,落在鼓上;人顶铁帽子好办,天上正好落一阵雨,一个人从街上买了一口锅回来,当做雨伞就得了;至于驴骑人也不是很难,只要有一头母驴产驴娃儿,眼看要下雨,管驴的把驴娃背上往家里赶就行了。可这四条凑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个大领导,也许有这个心理,建这一个水库,一方面为人民造福,另一方面,可能想在水库落成搞庆典时,碰碰运气。纪载舟说,“夏文呀,管他凑齐凑不齐条件、成不成气候,咱们要凑足自己的条件,争取通过里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把叠镇的事情办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加劲地跑,里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叠镇段的配套工程终于跑出了眉目。

    在里墩水库管理局,纪载舟的同学潘桂良局长告诉纪载舟,这项工程,肯定要在来年开工。但人家省水利厅自己组织施工队伍,根本轮不到管理局插手,可能剩下一点尾工程,才给你们一点。所以你们玉琼县与温溪县没有利益之争,我们一定大力支持你们跑项目,要什么资料就给你什么资料。

    纪载舟到了省水利厅,副厅长本来不管这一块,为了同学的情谊,亲自协调一个姓孙的、一个姓陈的两个里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负责人,召集他们和纪载舟认识,另外安排招待他们二位和纪载舟,看到厅长这么给面子,孙、陈俩位负责人跟纪载舟在以后相处的过程中一直比较融洽。

    通过到省水利厅、水利工程设计院、D市水利局、水利工程设计院以及到玉琼县水利局有关单位不断地跑,纪载舟搞清楚了许多关于国家工程方面的知识。也终于明白了朝什么地方跑,跑什么,怎么跑的问题。对于国家级的工程项目,首先是主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确定出工程的子项目,搞出实施总方案,再分子项进行预算,最后搞出总预算。比如这里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就是省水利厅搞了多年的规划设计以后,由省计委立项,报省政府审批的。在叠镇实施的移民、河道治理和道路整修项目,仅仅是里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辅助工程。当纪载舟以乡镇主要领导身份跑这个项目的时候,这些项目已经固化,大有不可变更的劲头。所以,一开始接触上边的设计部门,人家搬出许多设计方案让纪载舟看,想改什么,减什么,添什么,都是可能的。但他们了解到,作为工程的静态预算,在实施过程中,还一定要有动态调整。也就是说,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之中。只要与具体负责施工的部门首长搞好关系,变更和增设项目都是有可能的。根据纪载舟和夏文以及班子多次研讨,感到叠镇这一块跑的方向应当集中在三点上:一是增设项目,只有增加了项目,才能增加投资,多要回一点钱来;二是护河堤定位,原设计方案只是在接近里墩水库的水口处才有工程项目,镇里的目的则是,既要保这些项目,更要在镇里搞出更多更长的河堤。三是叠镇交通桥项目,原来把这座桥设计在镇区的下游处,两边无路无人,对于叠镇城区长远的发展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在当时申报项目时,他们肯定没有从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作为现任全镇的最高负责人,纪载舟必须转换眼光,从长远战略出发,不能搞劳民伤财的事情。

    纪载舟刚开始跑的前几次,越跑越觉得泄气,设计部门搬出《设计法》来,说什么也不肯变更设计。纪载舟就想,既然是已经确定的不可能变更的东西,再跑还有什么意义?等着开工就是了。但他们实在不甘心,跑着跑着,就有了新思路。想出的对策是,让“你的计划赶不上我的变化”,你们搞的东西,都是十几年前的设计,我要想办法让你规划的地形、地貌都变了,设计自然成为一张废纸,逼着你不得不改。至于增设项目,更是要据理力争,宁可不搞你们的项目,也要符合我们叠镇的实际需要。

    于是他们做出决定,在他们还没有定下最后的施工方案之前,抢先修筑河堤,先定河堤,再以堤定桥。所以,在第一年的冬季农田基本建设中,纪载舟和同志们仔细推敲,决定顶着县里和省里的压力,不搞花架子工程,只搞一些道路的整修,然后集中全镇之力,在城区河道的对岸,建一条崭新的道路,内部的护坡就等着里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资金到位。同志们有些疑虑,纪载舟给大家说,这个险必须冒,如果不干,我们将遗憾终生!那一场会战只搞了三天的突击战,想一想一生都感动。多少年来,老百姓早已丧失了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原因就在于那不是人们真正愿意干的活儿。这一场会战,纪载舟明确提出要求,要在这里给叠镇建设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个要求引起了全镇几万名群众的拥护,分配到各村的任务,没有任何怨言,几十里外来这里干活的群众形成了人山人海,大家起五更,打黄昏,啃干粮、喝河水,三天就搞成了一条近四公里长的大河堤。

    有了这条河堤,在最后确定项目时,他们就多次去请那些水利专家们来叠镇实地考察,通过现场办公、酒桌办公、物资办公和经济办公,终于同意了纪载舟提出的所有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关于叠镇大桥的定位,经过力争,简直是斗争,最后迫使他们不得不同意变更设计,把桥修在街道正对的中心处。多少年后,人们都说,这座桥,使叠镇拉大了框架,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加固河堤工程,已经找不到了图纸上设计的地形地貌,迫不得已按纪载舟他们修筑的成坯工程进行加固。项目更改以后,投资金额也有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5000多万元,一下子增加到近1亿元,差不多翻了一倍。这一喜讯,叫叠镇人民整整高兴了两年时间。

上一页 《沧桑正道》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