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生活 | 韩 流 | 影 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 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努努书坊->《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正文
第十讲 秋水盈光 掌中乾坤——鼻烟壶(下)

    鼻烟壶在清朝的兴盛与皇帝的喜好有很大的关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康熙、雍正、乾隆都非常喜欢鼻烟和鼻烟壶!当时史书上有大量这样的记载,比如《熙朝定案》中有这样的记载:康熙二十二年南巡,地方官进献方物四种,上命留西腊。当时康熙看完四样东西,只留下西腊。”西腊“就是鼻烟,根据它的英文snuff音译而来。

    飞鸣食宿鼻烟壶

    雍正皇帝酷爱吸食鼻烟,所以他在他的御批当中,在他当时的造办处的记载当中关于鼻烟壶的记载比比皆是!比如雍正八年就有这样的记载:郎中海望持进,画飞鸟食宿雁,珐琅鼻烟壶一对。呈进,奉旨!此鼻烟壶画得甚好,烧造得亦甚好,画此珐琅是何人,烧造是何人钦此!一对飞鸣食宿的珐琅鼻烟壶送给皇帝看的时候雍正非常高兴,马上就问谁烧造的珐琅,谁画的珐琅,那么这些工匠都是谁呢?海望遂奏称:此鼻烟壶系谭荣画的,炼珐琅料是邓八格还有太监几名,匠设几名帮助办理烧造等语奏闻。海望马上就说了谁画的?谁炼的珐琅料?还有多少个人?皇上马上就下旨说:赏给邓八格银二十两,谭荣二十了两,其余匠设等尔酌量没人赏给银十两钦此!当天,记录是这样写的:本日用本库银赏邓八格二十两,谭荣二十两。首领太监吴书、太监张景贵、乔玉每人十两。催总张自成、柏唐阿李六十,每人十两,胡保佳、徐尚英、张进忠、王二格、陈德、镀金人、王老格每人五两,记此!赏赐银两全部记录在案。

    我算了一下。赏二十两的有两个人,赏十两的有五个人,赏五两的有六个人,一共一百二十两;这两鼻烟壶光赏银就赏了一百二十两,这反映什么呢?第一:皇帝的重视,皇帝的心情高兴啊,一百二十两不是小数目,制作的费用还没有计算在内呢?光赏就赏了这么多出去。可见到时的这个鼻烟壶在清代的工艺品中的一个地位。

    玻璃

    当今天的我们仔细端详数百年前皇帝们当作宝贝的鼻烟壶的时候会惊奇的发现,在这些鼻烟壶中竟然有许多玻璃质地的鼻烟壶。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考古发现还是那些传世的文物都很少见到玻璃质地的器物;但为什么皇帝的手中却有这么多的玻璃鼻烟壶呢?

    玻璃,古玩界称"料器",我们过去都说那儿有一个料鼻烟壶不说玻璃鼻烟壶,说料,为什么中国人古代不称它为玻璃呢!我们有很多古代的称呼,比如说管我们的玻璃叫"琉璃"对吧!但是到了清代以后为什么称为料呢?是因为当时清代北京不烧炼玻璃的原材料。博山颜神镇由山东博山颜神镇烧造炼原材料,炼好了原材料以后运解北京,北京的工匠再拿原材料来制作玻璃器皿以及鼻烟壶。这个原材料有点像什么呢?有点像钢锭,由炼钢厂炼好了拿到轧钢厂去轧制。轧钢厂本身并不炼钢,只是你把钢炼好了到我这儿扎成钢板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原材料运到北京以后呢,好材料一定要先入宫廷;所以宫廷的玻璃器在旧古玩届称之为"官料"官方的材料。后来呢,就把这个用玻璃料做成的器皿都称之为"料器",一直沿用到解放后。解放以后北京还有北京料器厂,这么来的;它全称应该叫北京玻璃料器厂才对,但是玻璃两个字给省略了!就跟我们过去说瓷器说的"赏玉堂春瓶一对"就变成了赏瓶一对把中间的词去掉了!

    人很多时候是偷懒的,康熙三十五年就是1696年,我们算一下距今三百年多了,奉康熙旨成立了玻璃厂。成立的这个玻璃厂隶属养心殿造办处。可见皇帝重视的程度,那么雍正年间又在圆明园设立了新的玻璃厂。就是一个地不够再办一个地,一下办两厂。康熙的玻璃厂呢,当时我们的技术力量非常薄弱,我们得自己摸索,不会呀。西方的玻璃工艺是非常现成的,所以就从德国引进了一个人叫纪里安,他来帮助清宫造办处设置这个玻璃厂,康熙皇帝认为这个人功不可没。所以他对纪里安非常好,玻璃在清代的重要性我们今天感触不到,我们今天随处都可以见到玻璃,我们几乎离开玻璃就不能生存;我们大家来设想一下,我们怎么能离开玻璃生存:第一,你们家窗户没有玻璃这屋子全是穿堂风,受得了吗?对不,眼镜也没有了。你那汽车都没有玻璃,出门全迎着风,眼睛流泪。所以今天没有玻璃你几乎不能生存,但清代以前的人几乎不使玻璃,所以清代人对玻璃的感受是非常非常强烈的;

    平板玻璃

    玻璃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烧造,战国、汉唐时期的玻璃都做得非常精美。由于瓷器在宋代的异军突起断送了中国玻璃的前程,所以中国的玻璃在宋元明三朝出土的非常少,我们不能说没有,非常少,它就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清代以后,玻璃由西方人大量地带入,变成名贵的物品。《红楼梦》第三十一回里晴雯不是说了么,”先时候儿什么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她把玻璃缸和玛瑙碗并列,表明了这两种东西都属于贵重物品。

    除了彩色的艺术玻璃以外,西方人带入更多是生活中所使用的日用玻璃,首推平板玻璃。平板玻璃就是今天每家窗户上要安的这个普通的最普通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玻璃。我们可以设想,我们在没有见过透明玻璃之前,对玻璃是什么感受。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北京的东安市场,一百年前刚建成的时候柜台是带玻璃的。有个蒙古王爷进北京,逛东安市场。那时候玻璃已经进入宫廷二百多年了,但是只限于王公贵族使用,一般人没有见过。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蒙古王爷从没有见过玻璃,隔着玻璃就看上一个物件,想拿出来看看。一拿,拿不着,心里就急了!我们今天知道这样拿不着是正常的,可当时没有玻璃概念的人拿不着心里就急得不行,说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东西,隔着看得清清楚楚我就是拿不着它,就一拳把玻璃砸了!然后随从就跟上来说我们老爷有钱,砸了全赔你,您别给我们老爷犯浑。

    在康雍乾三朝,西方人把这平板玻璃运入宫廷的时候,价格昂贵。贵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今天人都不能想象,当时有这样的记载:就是大概三尺见方的一块玻璃是两间房子的造价。你们家盖一间房子按上这么大的两块玻璃,相当于盖五间房子的价钱。

    皇上家的玻璃

    玻璃引入之前,中国人室内的采光非常弱,糊上窗户纸,屋里能进来的光线有限,所以当时宫廷对这个玻璃的要求非常强烈。到了冬天,玻璃可以让阳光直接射入屋里,非常暖和。

    雍正三年九月十六日郎中保德交代手下说:”造办处库内有残碎玻璃,可以做得窗户眼,送些来。“第二天,手下就送来碎玻璃20块。什么叫窗户眼?我们过去我记得门上留一个眼,是为了走猫;窗户上留一个眼,是为什么?当时的窗户都有窗格,在中间留下一个小窗格,镶一块玻璃,这叫窗户眼。今天谁家的玻璃一打碎了,哗啦就倒垃圾箱里了;过去玻璃打碎了根本舍不得扔,都在宫廷的库里搁着。用碎玻璃镶一个窗户眼,就已经非常高兴了,院子里谁来了,透过窗户眼一看就看见了。要全是蒙着窗户纸,你只能捅破了看,晚上再糊上,多麻烦。这么一块小玻璃,在清代给人的感受不光是新奇,还有愉快。

    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据圆明园来帖称:”本月十九日太监张玉柱交来紫檀木边镶玻璃心柜一对,玻璃心长一尺八寸六分,宽一尺五寸三分,共十六块,紫檀木架玻璃镜,玻璃心;长二尺二寸八分,宽一尺五寸五分。“尺寸非常详细,精确到分,一分就是三个毫米。传旨:将柜上玻璃拆下,收在造办处,不可零用;若有一处合用此玻璃处再用,其紫檀木边,亦不可拆动,将拆下玻璃空处;或用板,或用纱糊仍然补上以备使用。雍正皇帝为什么说地这么罗索呢?就是这两个东西都非常珍贵,玻璃贵紫檀也贵,你把这玻璃从紫檀柜子上拆下来,搁在那不能乱用非得找到最合适的,什么叫最合适?就是可丁可卯,把这玻璃给用上;我们今天这玻璃来了不合适一刀裁下去;往上一弄就扔了!玻璃店你去看全是这样,那时候舍不得!得合适,这提供什么信息呢?玻璃和紫檀的贵重程度,都差不多。

    单色玻璃鼻烟壶

    玻璃鼻烟壶品种很多,可分为单色、套色、画珐琅、金星和内画等等。它的特点是密封效果特别好,不宜受潮,制作的时候随心所欲。玻璃鼻烟壶的密封效果与其他鼻烟壶北京,跟瓷的类似,但跟金属器完全不一样。比如铜铜是有气味的。我们都有这个经验,你手摸完铜以后手上都会留有铜味,所以用有气味的东西装鼻烟是不好的;玻璃是什么气味都没有的,所以它不串味,防潮。

    单色玻璃里最常见的是仿白玉的,仿和田玉的,你有的你不注意看真的跟白玉一模一样。我就碰过到有人拿过来给我看你说我这白玉多好,我买的怎么;后来我说你这是玻璃的,一开始还不服气,说它怎么是玻璃的呢,说这明明是白玉的嘛!我说你在高倍放大镜中一定能找到气泡,找到气泡那就肯定是玻璃的;你要不服气你就往地上一扔,你就彻底服气了!它就肯定是玻璃的。

    



    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宝石红,一般都属于亮玻璃,透亮。宝石红,过去有个俗词叫"山楂糕"很形象.我们现在很少吃这种小吃了,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的那就是山楂糕,两块钱买一大块,本来想吃一天结果五分钟就给吃光了,好吃啊!

    过去拿鼻烟壶的人炫耀,您看我这"山楂糕:漂亮,这人又掏出说,您看我这"鸡油黄",鸡油黄呢,你没有见过那样的,玻璃的时候不能想象它那个黄的黄度,那个程度,不高不低,恰到好处,非常嫩!

    套色玻璃鼻烟壶

    套色玻璃很容易理解,在一个颜色上再套一个色的玻璃。中国的玻璃工艺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就是这套色玻璃。我们有一点可能会忽略宫廷的套色玻璃,一般只套一色,到了民间就开始两色、三色、四色乃至套八色。

    套色玻璃它是利用玻璃在高温下有黏度,互相粘结这个特点就是趁热把它套上,套色玻璃很有意思;我们先看一眼,红套蓝,黄套绿。我们看得非常清楚鼻烟壶中大量的套色玻璃都是在各个颜色中自由选择,我们一般的时候在选择的时候特别怕它靠了色?对吧,颜色相近的东西套在一起不好看的,显示不出套色的优美。恰恰鼻烟壶中有一种就是一个颜色,比如黄玻璃鼻烟壶套上一个黄玻璃的纹样。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收藏有这样的鼻烟壶:涅黄的玻璃地子套上亮黄的龙纹。什么意思呢?这叫"黄上黄"(皇上皇),太上皇,说的是乾隆晚年,做太上皇帝,鼻烟壶里就有这样一个含义,让乾隆看着高兴。

    独一无二的鼻烟壶

    乾隆一朝宫廷制作的玻璃鼻烟壶至少在数万件以上,有记载可查:大多都用为赏赐,皇上肯定用不了这么多。自己手里有点就够用了,例如乾隆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造办处档案记载说:赏用玻璃鼻烟壶500个;一次就做500个.

    


    玻璃的鼻烟壶里还有一种是用玻璃的素胎画珐琅。我们陶瓷中讲珐琅彩的时候专门讲过,珐琅彩的准确名字是"什么胎画珐琅";"铜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在鼻烟壶里非常多,尤其雍正、乾隆两朝。珐琅彩最早的古月轩是发现在鼻烟壶上的,这个流传甚广,至今仍然是一个迷没有办法破译第一个在鼻烟壶上写下"古月轩"这三个字的人是谁。

    玻璃胎画珐琅的鼻烟壶都画得非常细致,非常优美。雍正时期做过一个玻璃胎的鼻烟壶叫"节节双喜"仿竹子的,一节一节的,上面画两个蜘蛛,蜘蛛在我们过去文化中有"喜蛛"之称;你以后一出门,你们家门框上落下一个蜘蛛,你别不高兴蹭一脸蜘蛛网,没有什么坏事,那叫出门见喜,好事。

    


    雍正时期的这个玻璃胎画珐琅,节节双喜鼻烟壶,全世界目前仅此一个藏台北故宫:我们查了一下档案,档案非常有意思;雍正元年,造办处珐琅作明确记载:四月十一日做得铜胎节节双喜珐琅鼻烟壶一件;八月初四做得铜胎节节双喜珐琅鼻烟壶一件;那一年做了两个铜胎的画珐琅。到了雍正六年,时隔六年七月十二日做得玻璃胎烧珐琅节节双喜鼻烟壶一件,你看他这记载,乾隆时期大量的鼻烟壶一下单就做500个,做几十个!这一个就做一个,元年四月份做一个,八月份做一个是铜胎的,隔了六年又做了一个玻璃胎的;今天这个玻璃胎画珐琅侥幸存到今天,这就是全世界的唯一孤品;这孤品啊,从档案上看那就是"儿子"那两爹呢,至今没有找着,大家有功夫可以去找找,非常重要。

    内画鼻烟壶

    鼻烟壶的品种中,内画鼻烟壶是出现的最晚的一个品种,也是中国历代工艺中出现最晚的一个品种。我们在晚清之前中国人不知道什么为"内画",我们鼻烟壶能看到的所有的品种名贵的,一般的都比内画鼻烟壶早。鼻烟壶到了晚清的时候,它实际上是出现一个颓势的,整个质量是在下降的,你不要看它的需求在增加!但它整个鼻烟壶的质量是明显的下降,当时国力在下降,反应到具体的每一件东西都为国家分担啦!所以我们有时候说看到一件东西就知道当时的历史的背景了。历史的背景一定会从一点一滴中反映出来。

    鼻烟壶在晚清整个下降的时候,内画鼻烟壶异军突起,它以新的艺术形式吸引了社会的关注,内画鼻烟壶一般情况下,是画在水晶壶或者玻璃壶内。它首先工艺上就要把这鼻烟壶处理一下,它里头要搁上金刚砂要串堂,摇晃,使它变毛才可以绘画。用特制的竹笔在里头反向画,我们知道里头的你看到的画面是反向画过去的;所以它非常需要内画师的功力。对书画的理解,尤其对他对笔的控制,对他所要表达的意境的控制,他跟直接在纸上作画是完全不一样的;晚清著名的内画大师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丁二仲等等。

    


    周乐元最早是一个工匠,以画宫灯为生。中国过去有很多娟糊的宫灯呢,画师在绢上作画,里面点上蜡烛以后非常漂亮。周乐元在画宫灯的时候发现了内画工艺,此后就改练内画,终成大家。周乐元的作品,主要就是山水小景,比如他常画的就是风雨归舟图,春风得意图;他画得都是比较大众的题材,他的创作活跃时期大约是在光绪的前期。叶仲三画历史题材比较多,他喜欢古典文学《三国》《红楼》《水浒》画风尘三侠,他这些东西画得比较多,色彩大红大绿,对比强烈。丁二仲的作品则是非常有特点的文人画,他自幼书看的多,通晓六艺,喜欢画山水,画的画文人气非常足,我曾经就买过一个丁二仲的鼻烟壶,当时很多人都不认,他的参照物少,他不是以画鼻烟壶为生,所以作品相对比较少。

    马少宣的肖像画

    说到晚清的内画大师,不能不提马少宣。马少宣的绘画题材众多,但最著名的是人物肖像和书法作品,在当时堪称一绝。要在鼻烟壶里画一个人的像要画得传神,要酷似是非常难的,尤其是书法,书法又要写出韵味但是他是反向写的;我们今天写个字,写好了都不容易,那你反着写就更不容易了,尤其是要受瓶口的限制。

    


    当时马少宣为社会上很多名流都画过像,我们今天存世有相当一部分,每个都画得相当精彩,我们有的人根本查不到,不认识,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是那个照片是画得栩栩如生,比如1918年他为逸安居士画肖像玻璃鼻烟壶,这个人物呢是背手而立身形兼备,目光炯炯,背后书了一行小令是马少宣自己写的:”仁者寿,壶中天。独此冰心一片,堪历千百年。“写得非常真挚昂越。

    


    马少宣曾给一个叫虞卿的人画过一个肖像鼻烟壶。这个人当时非常年轻,穿着西服,即将出国留学,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被表现的淋漓尽致。艺术家的艺术表现力往往就差那么一点儿,画人非常难,它跟画花草是不一样的,你能不能抓住这个人的神情是最重要的。马少宣在壶背面这样写到:”终贾之年,求师万里。麟阁云台,请从此始。染人之易,甚于丹青,勉尔令德,视此图铭。“这段话言辞恳切,语重心长,把自己虞卿的希望都写在了鼻烟壶上。在2004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中,马少宣的一个水晶内画"寿臣"像鼻烟壶,在卖了174.4万港币。对于内画鼻烟壶,这个价位非常高了,表明世界各国的收藏家对马少宣的尊重,对内画艺术的尊重。

    其他类鼻烟壶

    鼻烟壶除了陶瓷类、玉石类、玻璃类、内画类,剩下的都归为其他类。为什么不再细分呢?鼻烟壶可用的材料太多,过去有什么材料就有什么材料的鼻烟壶。

    


    其中,金属里的金、银、铜、铁,鼻烟壶都用过。常见的易得材料,有桦木的、竹子的、漆的、螺钿的,甚至树籽、葫芦都可以用来做鼻烟壶。比如葫芦,今天可能认为葫芦鼻烟壶不值什么钱,肯定不如玉的。乾隆五十八年,乾隆赏给英国特使以及他副使的鼻烟壶是玉的,但是由他带给英王乔治的鼻烟壶却是葫芦的。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在乾隆的眼中葫芦的鼻烟壶比玉的还要珍贵。今天很容易按材质去论价,古代不一定是这样的。

    用来制作鼻烟壶的贵重材料很多,有琥珀、蜜蜡、砗磲、珍珠、珊瑚、玳瑁、象牙、虬角等等。我见过用大个珍珠做的鼻烟壶。以珍珠论已经是非常大了,但以鼻烟壶论那非常小。什么是虬角呢?就是一种海象牙。我曾碰到一个人跟我说:”马先生,我这儿有一个扎角鼻烟壶。“我一听,先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我应该是所有材料都知道的人,但真就想不起来扎角是什么。等到他拿出来,我说:”您这是虬角(音求决)的,不是扎角。“这就是学问不够扎实,又自作聪明闹出来的笑话。

    鼻烟壶的衰落

    鼻烟壶的衰落跟鼻烟几乎是同时的,这里有很多社会原因。首先中国国力衰微,经济整体下滑,导致鼻烟质量下降。鸦片战争前后,吸食鸦片成风,以及香烟的兴起,都对鼻烟产生巨大冲击。然而,最重要的影响还是鼻烟壶和鼻烟作为社交礼仪的一种,逐渐消亡。道光以后,鼻烟壶变成一个颓废的社会礼仪,越来越不重要了。就像今天,很少有人去谈自己的手表,但在二三十年前,人们见面时手表还是显示身份非常重要的物品。今天我听很多人都说:自打手机上有了时间,我就再也没戴过手表。

    重拾辉煌

    鼻烟壶是集各种工艺之大成的艺术品。不以美学论,仅以艺术论,清代工艺达到中国封建社会工艺史的高峰,记录了中国人在这一时期的聪明才智。

    中国的鼻烟壶曾经影响过西方人。乾隆年间,西方人拿着我们的鼻烟壶回国以后,照样子做过非常精美的鼻烟壶,又反过来送给中国皇帝。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这么一对鼻烟壶,壶盖是一个表,镶满了珍珠。从这一点上看,当时西方人对中国的鼻烟壶艺术持一种尊重态度。

    


    西方人对鼻烟壶情有独钟,在西方有庞大的鼻烟壶组织——中国鼻烟壶协会,历史悠久,会员众多。西方人对鼻烟壶有过很深入的研究,出过大量著作。全世界鼻烟壶专著,大部分都是外国人写的。中国人写鼻烟壶的书,最好的一本是《中国鼻烟壶珍赏》,1992年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集合了几个大家执笔,共有438张图版。

    2008年春天,纽约佳士得拍卖了一件乾隆御制铜胎画珐琅西洋仕女鼻烟壶,成交价是82.5万美元,这是迄今为止最贵的一个鼻烟壶。这个价格高度,令一般人望尘莫及。在国际市场上超过100万人民币的鼻烟壶不胜枚举,多极了。这一事实从侧面反映出中国鼻烟壶这门清代工艺的辉煌成就。

    


    下一讲是最后一讲,对收藏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上一页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