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生活 | 韩 流 | 影 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 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努努书坊->《易中天品三国》->正文
第三部 三足鼎立 第三十四讲 败走麦城

    这是一个侠义英雄的结束。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被杀,刘备集团不但痛失一员猛将,还永远地失去了荆州。那么,一个曾经威震华夏的虎将,为什么会一败涂地?在刘备方面,谁该为关羽的死负责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精彩品三国之——败走麦城。

    在上一期节目中易中天先生讲到,由于曹操和孙权两个集团暗中勾结,使关羽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境地,关羽只好从襄樊前线撤退,败走麦城。结果是关于被俘,然后被杀。

    关羽之死,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遗憾。一个曾经是一等一的英雄,最终却是这样的下场。那么,在刘备集团当中,到底谁该为关羽的死负责任?刘备和诸葛亮对关羽的死有没有责任?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败走麦城”。

    易中天:

    我们知道,丢失荆州、关羽阵亡的前因是关羽攻打襄樊。如果关羽不攻打襄樊,那么吕蒙和孙权虽然早就有了夺回荆州、消灭关羽的这个想法,他是没有机会实施的。因此,我们要检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发动襄樊战争?我们先得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而这个问题呢,又牵扯到三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谁决定打襄樊?

    对于这个问题,史学界也有不同意见。有不少史学家,包括我一再提到的张作耀先生在内,都认为是刘备和诸葛亮决定或者授意的。张先生的说法是,关羽在刘备、诸葛亮的授意下发动了襄樊战争,战争发动以后,刘备和诸葛亮又既没有配合行动,又没有配套措施,也没有给关羽增援,还没有给关羽派去强有力的辅佐人物,以至于导致了这一场战争的彻底失败。因此,刘备、诸葛亮难逃其咎,这是一种观点。第二种观点呢,以何兹全先生为代表。何先生的说法是,关羽攻打襄樊,似乎事前没有和刘备、诸葛亮商讨,也就是说这是关羽的自作主张。

    我个人倾向于赞成何先生的意见,因为我们在《三国志》上查不到刘备或者诸葛亮授意、授权或者命令关羽攻打襄樊的任何记载。这么大一件事情,如果是刘备下的命令,或者说是诸葛亮向刘备的建议,应该是有记载的。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襄樊战争的发动是关羽的自作主张。但是,刘备听之任之,没有反对。因为刘备如果反对,也应该有记载;或者刘备根本就不同意、强烈反对,关羽就打不了这场战争。所以估计刘备的态度是听任,或者是默许,甚至是赞成,只能这么推测了。因此,刘备对此也应该负责任。

    那么诸葛亮有没有责任呢?没有,诸葛亮没有任何责任。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诸葛亮不是刘备集团军事行动的决策人。虽然诸葛亮现在已经担任了军师将军,但是这个军师将军和我们后世理解的那个军师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是不完全一样的。我们后世理解的军师就是摇着鹅毛扇,在旁边出谋划策。而诸葛亮的这个军师将军是什么时候当的呢?是刘备得到了成都以后,任命他为军师将军,实际上是升了一级。因为赤壁之战以后诸葛亮的职务是军师中郎将,现在升格为军师将军,任务是署左将军府事。因为刘备这个时候的正式职务是左将军,左将军他要开府,他有一个左将军府,这个府里面的事情由诸葛亮总理。并且在刘备外出的时候“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刘备去打汉中,诸葛亮替刘备看家,守着成都,供应粮草、供应援军,这是他的工作、他的职务。所以他没有责任。

    有一些历史学家提出来说,诸葛亮难逃其咎,为什么呢?因为关羽攻打襄樊是按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战略规划在行动,所以诸葛亮也有间接的责任。我认为我不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呢?第一,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是战略规划,不是实施方案,它是一个总体的规划。懂规划的人都知道有总规、有详规,还有实施方案。何况诸葛亮并没有向关羽直接下达命令要关羽去进攻襄樊,而且诸葛亮也没有这个权力直接下达命令,他有什么责任呢?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是怎么说的?诸葛亮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众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里这个将军指的是刘备了,这段话说得非常明确。它包括两个内容:第一是天下有变,那么请问,关羽打襄樊的时候天下有变吗?没有。第二,诸葛亮的这个战略规划也说得很清楚:“命一上将将荆州之众以向宛、洛”,这个上将可能心目中指的也就是关羽吧,姑且这么猜测吧;“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是两路出兵,同时进攻。那么襄樊战争的时候,两路出兵了吗?也没有。

    所以不能说关羽的襄樊之战是实施诸葛亮的战略规划;相反,在我看来,关羽的行动破坏了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关羽没有很好地领会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匆匆忙忙地就出兵了。结果呢?使诸葛亮这个一旦天下有变就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出兵消灭曹魏的这个设想,永远没有办法实现了。所以不能够因为诸葛亮有一个“隆中对策”,就把襄樊战争失败的责任加在诸葛亮身上,这对诸葛亮是很不公平的。那么这里头又有一个问题,既然如此,关羽攻打襄樊的时候,诸葛亮为什么不阻止呢?这个问题我们姑且留一个悬念,以后再讲。

    第二个小问题,为什么要打襄樊?

    这个问题史学界也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吕思勉先生的观点是认为这是配合刘备在汉中的行动。吕先生说:“逐利之兵,亦宜同时并出,首尾相应。故刘备之兵未还,关羽之师已起矣。”因为刘备在打汉中,所以关羽这边配合行动打襄樊,牵制曹操。这个说法呢,我有点疑问。所以我比较倾向于赞同另一种观点,那就是得寸进尺。刘备在汉中取得了胜利,称了汉中王,关羽当了前将军,这时候刘备集团觉得自己很了不得,那么再干一下。那汉中你看也没怎么打,曹操不也就走了吗?曹操也没那么可怕嘛,也没那么恐惧嘛。所以,关羽的这个得寸进尺,我们从好的方面、从肯定的方面讲,叫做乘胜前进、再接再厉;那说得不好听呢,就叫贪得无厌、自不量力。

    那么究竟是乘胜前进、再接再厉,还是贪得无厌、自不量力呢?我们就要回答下面一个小问题,就是该不该打襄樊?这个问题学术界又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该打,该打也包括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叫必打,怎么叫必打呢?就是襄樊这个地方刘备集团迟早是要打的,因为襄樊是荆州的治所所在地,只有拿下襄樊才能全部地据有荆州;那么现在荆州几个重要的地方,江陵这个地方已经是刘备的了,襄樊还是曹操的,那么必须把它拿下,这叫做必打。第二就是能打,为什么能打呢?第一,前一年,南阳地区爆发了反对曹操的起义,说明曹操在荆州北部的统治是不稳定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呢,刘备刚刚在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士气正旺,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呢,就是孙权这个时候正在东边攻打合肥,可以和孙权的军事行动相呼应。这叫做能打。必打加能打等于该打,这是一派意见。

    另一派意见仍然以何兹全先生为代表,何先生的说法是,关羽发动的襄樊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的一次军事冒险。为什么这样讲?有以下理由:第一,刘备刚刚取得了汉中,现在要做的事情是稳定局势、休养生息、巩固成果,这个时候不宜有任何军事行动,要把脚跟站稳了再说,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关羽的这个行动不符合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战略规划和战略设计,不是天下有变,也不是两路出兵。第三点呢,就是关羽的力量貌似强大,其实有限,其实没有人们说得想象得那么强大。水淹七军之后关羽降于禁、斩庞德,也就如此而已,再无进展。没有孙权在后面插一刀子的结果,何先生估计的结果是关羽退回江陵,江陵保得住,脑袋也保得住,但是拿不下襄樊。因此,何先生认为这场战争是不该打的。

    现在我们可以对第一个大问题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襄樊战争是关羽自作主张发动的,刘备没有授意也没有授权,但同时也没有反对。第二,关羽发动襄樊战争的原因是胜利冲昏头脑,错误估计形势。第三点,关羽发动这场战争,时机不对,准备不足。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本人,他个人刚愎自用、骄傲自满、好大喜功。

    *襄樊战役对于关羽来说,是个永远的遗憾。易中天先生认为,在襄樊战役的发动上关羽本人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他自作主张发动的这次战争是对形势的错误估计,再加上关羽本人的性格刚愎自用,致使战争的失败,荆州丢失。但是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又浮出水面,荆州是曹、孙、刘三家的必争之地,如此重要的地方刘备为什么如此大意,单单派关羽镇守?刘备的用意何在呢?

    当时刘备让关羽都督荆州,是不是用错了人?这个问题也是不好回答的,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首先讲该的一面。刘备当时采纳庞统的建议,出兵去夺取益州,要留一个人守荆州,当时留下的人很多,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他们都留下来了。后来刘备打益州的时候兵力不够,把诸葛亮、张飞、赵云都调到前线,最后留下是关羽。那么留的这个人对不对?至少可以肯定地说,当时的情况下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呢?因为关羽这个人,作为留守荆州的人选,他有三个优点:第一是忠诚,这个不要论证了,这个大家都承认的,关羽绝对对刘备是忠诚的;第二是能干,关羽历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我们读《三国志》就可以发现刘备不分兵则已,一旦要分兵就是自己带一支军队,关羽带一支军队,关羽从来就是独当一面的;第三呢,内行。守荆州,要会带水军,刘备集团是北方来的军事集团,水军将领的人选一直是很困难的。但是关羽就有这个本事,虽然是北方人,他一到了南方,马上就能够训练和率领水军,这说明关羽确实是有能力的。当时刘备败走当阳的时候,就是关羽率水军来接应嘛,后来赤壁之战的时候刘备这边的兵力也是关羽的一万水军和刘琦的一万人马嘛。这样一个人选来都督荆州是再合适也没有了。

    但是,关羽有关羽的问题,问题在哪儿呢?在他的性格,狂妄自大、爱戴高帽子。建安十九年,刘备打成都的时候,马超来投奔刘备。关羽因为和马超是不熟的,就写封信给诸葛亮,说请问军师这马超是个什么样的人啊?诸葛亮一看信就明白了,关羽要跟马超PK,而且只能赢不能输。诸葛亮马上就回一封信说,马超非常了不起,难得的人才,可以说是一世之杰,这一个时代最杰出的人;但是呢,和美髯公比起来嘛,哪里比得上美髯公的绝伦逸群啊。这关羽看了信以后非常高兴,然后就把这个信拿给大家看,你看看,马超是一世之杰,啊,关某嘛……

    这个事情也有人有看法,说诸葛亮怎么这么滑头。其实也是冤枉了诸葛亮,这不叫滑头,这叫丞相之才。诸葛亮现在还不是丞相,但是已经表现出他作为一个丞相的才能。丞相的才能是什么呢?协调阴阳,也就是说要把集团内部或者朝廷内部君臣关系、同僚关系、上下级关系、隔壁左右所有的关系都把他摆好、摆平,大家团结起来做事情,这就是宰相要做的事情、丞相要做的事情。所以宰相肚里能撑船啊,他必须把各个方方面面的人都能够容得下,把他团结起来,把关系协调好。诸葛亮就是有这个才能,丞相之才。

    但是同时有个副作用,就是把关羽惯坏了。但这也不是诸葛亮一个人的责任,从刘备到诸葛亮到刘备集团其他人都是让着关羽、惯着关羽的。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然后封了四大将军: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没有赵云。——所以,在正史上从来没有什么五虎上将,只有四虎上将,赵云一直是杂号将军。赵云是很委屈的,确实是很委屈的。——这个决定一做出来以后,诸葛亮马上意识到关羽不干,关羽肯定不干。刘备说这个事我知道,我自有办法。刘备有什么办法呢?刘备派了一个叫费诗的人去送委任状。这个费诗一到,关羽果然跳起来了:什么?我当前将军,黄忠当后将军?我大丈夫怎么能跟一个老兵站在一起啊?费诗说是啊是啊,费诗说:费诗的理解是这样的,王者用人不拘一格,汉王之所以要这样重赏和提拔黄汉升(黄忠),无非因为黄汉升刚刚立了一个大功啊。在汉王的内心深处,黄汉升怎么能和君侯您相提并论呢?君侯您是什么人?您和汉王,就是刘备了,名义上是两个人,实际上是一个人啊,汉王的荣辱就是您的荣辱,汉王的成败就是您的成败,难道君侯您还想跟汉王讲讲价钱吗?反正我费诗呢也就是个当差送信的,我把这封信送到君侯面前,君侯不接受,费诗回去就是了,只希望君侯不要后悔。关羽想,唔,回来回来,我接受,接受。

    那么这个费诗他在刘备集团是个敢说话的人,在刘备集团里面对待关羽算是敢摸老虎屁股了,他敢当面顶回去。但请大家注意,也是顺着毛在摸,摸得关羽很舒服。所以关羽这个人在刘备集团,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孩子。惯坏了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呢?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叫任性,第二个特点叫天真。由于被惯坏了所以任性,由于是孩子所以天真。由于任性,所以他发动了襄樊战争;由于天真,所以他上了孙权、吕蒙、陆逊的当,被他们忽悠了。而又由于他既任性又天真,所以他处理不好很多关系,比方说敌我友的关系,关羽是处理不好的。

    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此前孙权曾经向关羽求婚,想让关羽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关羽怎么样呢?“骂辱其使,不许婚。”《三国志》只有这么简单的几个字,说什么我虎女焉嫁犬子那是演义,但是“骂辱”两个字《三国志》的正文是有的。那么这个做得就不对了,谁都知道这种婚姻是政治婚姻,是出于政治集团的利益的联姻。孙权可以把妹妹嫁给刘备,你关羽怎么就不能把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呢?孙权嫁了妹妹以后又把妹妹抢回去了,以后你翻脸了你也可以把女儿抢回来嘛。就算你不同意,你也可以不同意,你可以瞧不起孙权,你也可以痛恨孙权,你也可以不答应这门婚事,你不要骂人,开口就骂。而且对待部下也是这样的,我上一集讲到吕蒙的军队一到南郡,守公安、守江凌的两个人就投降了,为什么投降呢?就是关羽老骂他们嘛。而且关羽去打襄樊的时候,要这两个人供给粮草,这两个人可能办事也不太有力,何况关羽平时一贯瞧不起他们,而且关羽这样性格的人一旦瞧不起别人,那种蔑视是肯定明摆着写在脸上的,他不会遮掩的,谁都感觉得到的。结果这两个人供给不力,关羽就骂人了,说我回来收拾你们,等我拿下襄樊以后看我怎么收拾你们。这两个人一想,你关羽拿不拿得下襄樊还不一定,拿下了也是收拾我们,那我还不如投降算了。

    所以你看,关羽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第一有德,肯定是有德了,道德高尚;第二有才,也确实是能力非同一般;第三有资历,从这三点来说他是守荆州的合适人选。但是他有一个问题,没有政治头脑,没有战略眼光。所以我看法呢,关羽是个大侠,不是大帅。他在江湖上做一个独行侠是很让人敬仰的,而且也是非常可爱的。说老实话,作为一个人,我读《三国志·关羽传》的时候我看待他蛮喜欢他,包括他把诸葛亮的信到处给人看我觉得非常可爱,回头你们看了我的节目,喜欢我的节目,给我发一个短信,我也会转发出去。蛮可爱的,不可学,可爱不可学。

    那么,关羽督荆州是不是刘备用人不当呢?我觉得也不是。为什么?第一,此刻无人可选,你说不留关羽留谁?没人可留,确实没人可留。第二个呢,更重要的就是刘备的事业发展太快,组织准备不足,他没有想到自己那么轻易地就拿下了益州,拿下益州一去打汉中曹操又跑了,这个时候他完全来不及做任何的这种准备。在这个时候你想想看,他就是马上派人去荆州去把关羽换下来他也是来不及了。何况这个时候,刘备集团上上下下都陶醉在夺取益州的胜利之中,也是想不到关羽这样一位百战百胜的将军怎么会一败涂地,也是想不到的。所以,一个人也好,一个集团也好,火得太快也不是好事。

    *在谁都督荆州的问题上,易中天先生认为刘备集团也的确是无人可选,关羽是担当此任的合适人选。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刘备并没有多少责任,而以关羽的能力镇守荆州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关羽依然是大意失去了荆州,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果刘备增派援军前去支援,或许关羽就不会有如此之败。那么,在关羽被曹操和孙权包围之时,刘备为什么不派兵救援呢?如果有援军的话,关羽还会有如此惨痛的下场吗?易中天先生对此又是如此看待的呢?

    关羽被曹操和孙权包围起来的时候,刘备为什么不救援?我的回答是六个字:想不到,来不及。吕思勉先生的《秦汉史》里面讲到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这一场战争的结果,不但是曹操没有想到的,也是孙权没有想到的,至少曹操和孙权都没有想到战争的形势转化得那么快。曹操想不到,孙权想不到,刘备就该想到?刘备也想不到。有置疑的人说,这场战争打了七个月,完全来得及派援军去啊。这个时间算错了,这七个月的前半部分都是关羽在胜利状态啊,他把樊城团团围住,眼看就要拿下来了,报回去的都是捷报,前方打胜了仗还有派援军的道理吗?一直到曹操把孙权的效忠信射进樊城和关羽的军营的时候,关羽接了信以后还不觉得自己要失败,他还不撤军嘛,他还准备把这个樊城攻下来以后再去对付孙权嘛。而且,刘备和关羽也万万没有想到,孙权,过去的老朋友、好朋友、盟友、一起打曹操的那个人会跟曹操勾结起来嘛,也想不到吕蒙会把军队化装成商人,这样悄悄地去抄他的后路,都想不到嘛。等到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已经完全来不及了,信说不定都送不出去,就算送出去信又怎么样呢?刘备总不能派空降兵到麦城吧?这个时候只有直升飞机能救啊。

    这里面有一点,我也公平地说,有一点是他们应该想到的,就是你一旦拿下了益州,荆州的压力会变得空前。因为刘备有南郡,或者有江南四郡的时候,他的力量还很弱小,孙权还可以不紧张。你把蜀郡和汉中都拿下,整个长江上游都是你刘备的,孙权肯定紧张。这一点,刘备集团的人应该预料到,但是没有预料到。等到关羽丢失了自己的生命,也丢失了荆州的时候,刘备就感到紧张了。荆州是丢不得的,必须把被孙权夺去的荆州再夺回来,那么刘备又将如何动作呢?请看下集——夷陵之战。

上一页 《易中天品三国》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