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一纸千金 > 正文 第四章

一纸千金 正文 第四章

所属书籍: 一纸千金

    众人慌了神。朱主任稳住阵脚,叫道:“胡主任!咋回事儿啊!”赵、朱两位带头,赶到胡主任身旁,胡主任跟扒坟似的,一本一本从犄角旮旯里捞书。比砖头块还大,暗绿色封面,林林要上前探看,吕薇挽着她不让动。林林只能看到,胡明月手里捧着的,好像是某种字典。林林这才想起来,那书是胡主任的“成名作”,是她带着稿子从别的出版社跳到星火来,星火社长豪掷二十万拿下,并且把她调动过来的某穿针引线之作——某著名古代大字典。谁能想到,时过境迁,这字典竟成了永远不会动的库存。林林瞬间明白胡主任跟着来的用意,人是来抢救“文化遗产”的。

    胡明月对着朱子山,一脸委屈,“朱主任,这是好东西,还能卖呀!”

    朱子山比她还委屈,“真卖不动,没人要货!”

    “没人要我要!”胡明月动手了,她拽朱子山袖子。朱连忙挣脱。赵永久上前大圆场,苦口婆心地,“明月,咱就是卖书的,但凡有个生意,谁能不卖?谁跟钱有仇?社里也要回款。可问题是,像这些个,”他手指乱点,“都是多少年积压下来的,真有困难,还占着库存,这也要花钱的!”朱子山轮番地,“社长开恩,社委会决定去去库存,轻装上阵,才能打胜仗。”

    胡明月把大字典抱在怀里,“给书商几折?”

    朱子山脸上挂不住,这些库存,有的一折,有的甚至零点五折就下放了。

    胡明月一针见血地:“低价都给书商了,人再发货,哪怕走二渠道,不也冲击我们的主渠道吗?这笔账算没算?这可都挂着咱星火的牌子。”

    朱子山不想在新人们面前丢丑,直接打断道:“胡老师,新编辑要参观,您这话跟社长说去。”

    胡明月不退让,“对事不对人!这书不能清!”

    朱子山更不高兴,“再对事也对不到我这!你要想兜可以,向社里申请去。”

    新人们都愣着,看好戏。赵永久见在闹下去,实在没法收场,只好让王茂山把胡明月拉走。去喝水,还是单独送走,都行。得顾全大局。王茂山是当惯了救火队员的,他只好抚着胡明月的背,轻轻往外推,“胡老师,咱外头歇歇,喝口水……”胡明月虽百般不愿,可荒郊野岭势单力孤,她也不能上天,只好顺着台阶下,跟王茂山走,临出门,还顺走两本书,《古碑精拓十种》和《中药学》。都是她当年责编的书。

    胡明月一走,朱子山和赵永久觉得有必要让新人们觉得秩序恢复了。于是带着众人在书堆中间的小径慢慢前行。新编辑们东看看,西看看,时不时拿起本书翻翻,年深日久,封皮上都是灰。

    走到开阔处,朱子山才站定了,朗声对新编辑们道:“看到了吧,编辑们,做选题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有什么需要咨询的,随时跟发行反映,不要说不经过市场调查一拍脑门就出一本书!要摸摸市场的脉!要能卖!”

    吕薇随手拿起一本《我本纯情》,某知名女作家的小说作品,“这本不错。”

    朱子山听到了,接过去道:“是,不错,好书,但它卖不了!‘我本纯情’,是不是真纯情咱不知道啊,但就她这小说,根本卖不动,最多印五千册。”说着翻开版权页,果然写着首印1-5000册。“看看这退的!根本就是浪费树木!”他扭转头,新人们也跟着他的视线看,《我本纯情》果然堆得老高。

    林林不禁失落,她知道这个女作家,读书期间,她经常在图书馆借阅她的书,可不知怎么着,她的书就是卖不动。一直到回去路上,朱主任还反复强调一句话,“纯文学的东西,少碰。小说,少碰。除非是名家。”

    林林深感困扰。他们三编室,以文学书立身,如果不做原创,不做小说,那做什么。难道也要做什么老经理谈营销,做大字典,做小学生寒假作业……这不是她的职业理想。

    从南边的库出来,车又往北面,那里还有个库,存放的是近一二年出版的书。听朱主任说,北面的库,库存压力也很大,量走不起来,书来不出库,新书就进不去。朱主任愁闷异常,千言万语一句话,他恳请编辑们出好书。至于什么是好书,林林大体明白,在朱主任眼里,能卖的,能赚钱的书,就是好书。

    看他夸赞的书吧,多半出自二编室之手。

    确切地说,很多都是“金毛狮王”组稿的。当然,“金毛狮王”也出版了不少烂书,林林不大看得上,但你必须承认,她跟发行的关系很好,有点类似“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朱主任还有句话林林印象也很深刻。他说咱们是小社,不是讲情怀的地方,不能什么书都出,那字帖,要没有补贴,咱就别出了,还字典,慎重,咱们就得出点走市场的书。至于市场在哪儿,市场喜欢什么,那就不是朱主任管的了。

    反正,谁能卖他捧谁,其中,最受朱主任力捧的要数《明朝那些事儿》。他说起来都嗷嗷地,“咱社要有这套书,咱一年发这一套,都能扭亏为盈!”林林和吕薇达成一致,发行部喜欢历史类的书。或者说,市场似乎在认历史类的书。

    回程路上,志闯坐在朱主任旁边,林林坐在志闯旁边,林林不说话,志闯却口若悬河。林林看得出来,志闯的兴趣,在文史类图书。更明确地说,志闯对图书的畅销、赚钱,是很感兴趣的。虽然她从未正面问过志闯,但她从吕薇那儿听说了一些,志闯已婚,老婆现在怀孕,不上班,全家吃他一个。因此,经济压力特别大。志闯住在七环,每日跨省上班,就为了抠那点房租。

    跟陈志闯这样的人谈文学理想似乎不切实际,所以,林林很少跟他谈业务。当然,那也并不是看不起他,而是道不同罢了。据说吴冠也陷在类似困境里,中年得子,而且是一次俩儿子,双胞胎。吴冠的经济压力,是志闯的两倍。如此说来,吴冠打鸡血的状态也就说得通了。

    林林庆幸,老邱没逼过她。即使两个人的生活刚起步,老邱也从未要求过她,一个月挣多少钱,要负担多少生活的担子……他不但嘴上没说,心里也没想,林林感受得到。这等于给了林林最大限度的支持。老邱总说,“你想咋折腾咋折腾”。有了老邱这坚实后盾,林林才能放下包袱,做文学。女生嘛,暂时不需要作“顶梁柱”,她正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换取了职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做点真正想做的事情。

    加入出版社之后,林林每天早上,到办公室一打开电脑,就会跟吴冠、志闯一样,看看新华图书排行榜,看看本社图书在新华系统的销售排行。职业习惯。来社有日子了,林林还没正式报过选题。选题会听过两回,没抓到要领。吴冠让她不要着急,再调研调研,摸索摸索。

    从仓库回来,隔了两天,轮着出版部主任于雷带队,去印刷厂见习。当天厂里正在印刷社里的一本双色书,五编室姜艳玲在盯印,一遍一遍调整墨色。走个流程,林林熟悉了,将来自己责编的书下厂,免不了也要来“负责到底”。不过林林却对印厂老板跟于主任讨价还价比较感兴趣。听那意思,社里有日子没结账了。

    参观到半下午,活动结束。大部队不往社里拐,大家分头行动。李林林和吕薇结伴坐地铁回家。进安检,吕薇故意避开检测机器,林林走在前头,没在意。进了车厢,林林和吕薇靠在接缝处。

    林林这才忧心忡忡地说:“听到没有,社里欠印刷厂不少钱。”

    吕薇立刻道:“那肯定呀,纸钱、墨钱、装订的钱,我跟你说就是这样,是个闭环,发行的款子回不来,印刷厂的钱肯定得欠着,有不少几年前的账还没平呢。”

    林林诧异,笑呵呵拍了拍吕薇胳膊,“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吕薇笑而不语。林林不往下问了。想来不是她吕薇知道,应该是他们主任耿双华知道。耿是出版社多少年的老人,属于“活化石”。

    “做书根本就不挣钱。”吕薇又发感慨。

    “那还做。”

    “社里的情况,有点复杂。”老吕先天下之忧而忧。

    林林侧过身子,愿闻其详状。

    吕薇继续说:“书,是做一本赔一本。”林林愕然。吕薇骇笑,“且不说那些不畅销的书,就是二编室做的所谓的畅销书,也是个赔,你信么。”

    林林不晓得该说信还是不信,紧紧抱着双肩包。

    “社里的书,成本太高,”吕薇长叹息,“发行能力也有限,基本靠天收,你没见朱主任那天那口风,自己就没什么错处,书发得好,是发行的功劳,发得不好,那就是编辑有眼无珠,做烂书。”换了个站姿,吕薇忽然小声,“听说社里账面上,根本就没钱,全靠出租几层楼贴补,不然工资都发不下来。现在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了,上面的婆婆也不会管你,”吕薇伸出手指,支棱着,“这星火社,多少年来,你算算每年多少退休职工,过去的,可不是推向社会那么简单,那都是一笔大开支。”

    林林说:“那也得做书。”

    吕薇立即,“是,做书,但怎么做,做什么,你要思考。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像你,还有点事业能追求,我呢,在五编室,就是个混日子。”

    “耿主任也做过一些好书,摄影书。”林林微弱申辩。

    吕薇一笑,“是,做过,耿主任做的那一套摄影集,能名垂青史,但那都是过去,社里的主流是什么,做畅销书,做好卖的书。耿主任早都被边缘化了。而且你不想想,耿主任多大了?还有几年能干,眼看着就往退休奔。现在他就是维稳,跟你们吴冠不一样。吴冠要养俩娃,而且年轻,还想做点事,想往上升升。”

    林林说:“你们不还有姜主任么。”

    吕薇哎呦一声,不予置评。林林明白,不评价就是评价。姜艳玲,出了名的泼辣。吕薇能在编辑室待下来,也是在艳玲那“跪”过的。有一次,林林隔着两间房都能听到,姜艳玲吼了吕薇一句,“你在工作吗?!”吃饭的时候,林林问吕薇怎么回事。吕薇说,她就是“一不小心”逛了会儿淘宝。

回目录:《一纸千金》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与凤行》作者:九鹭非香 2《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3《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4《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5《人生若如初见》作者:匪我思存 6《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