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天命在我 > 正文 第163章

天命在我 正文 第163章

所属书籍: 天命在我

    第163章

    商悯觉得,自己与谭闻秋之间的信任已经算是十分稳固了。

    大抵是对“白小满”进行修为灌顶让她心生愧疚,又或者是胡千面和涂玉安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连带着让白小满也沾了光,谭闻秋对白小满的防备并没有这么深。

    商悯暗自评估了一下谭闻秋对胡千面的信任程度,心想,这位便宜师祖知道谭闻秋的龙气反噬之症吗?

    若是每次都是子邺进皇宫放血,或者谭闻秋亲自去取血,那么胡千面不知道倒也正常。

    要是谭闻秋每次都是指使胡千面替她取血,那么胡千面必定知晓一二。以胡千面的忠诚,谭闻秋应当对他极为放心。

    只是……谭闻秋不完全信任白珠儿,原因很好懂,白珠儿过于有主意,并且不服管教。那么茍忘凡呢?茍忘凡知不知道谭闻秋的病症?

    还有木成舟。这妖主要负责炼丹,谭闻秋好像极少对他委派除炼药以外的差事。

    “师傅,这龙气到底是什么啊?”商悯挑了个问题提问,“它看不见摸不着的,还有那气运,这些东西都有什么作用?”

    她真正想问的是谭闻秋为什么要吸龙气,可是这问题多少有些敏感,她只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从不敏感的问题开始旁敲侧击。

    “这些对你来说还是太深奥了。”谭闻秋瞥她一眼。

    商悯失望地垂头,以为她不会回答了,没想到谭闻秋把她提溜到处理政务的桌子上,耐心讲解道:“气运盛则龙气盛,龙气衰则气运衰。大燕地藏龙脉,此乃无形之物。若当前为盛世,人丁兴旺海晏河清,龙脉受人之气运滋养不断壮大,可维护此世阴阳平衡、五行轮转,使民间少疫病天灾,各地风调雨顺。反之,亦反。”

    “这么有用……那龙气一定是好东西。这样的东西为什么偏偏帮着人族?师傅竟然还会受到它的反噬!”商悯语气愤愤。

    “龙脉本无主,不过是成王败寇,让人族占了天下大势罢了,谁是大势,龙脉就是谁那边的。”谭闻秋神态平和了许多,“你的魇雾练得如何了?”

    “离吐出无色之雾还差点功夫,但是有点找到感觉了。”商悯讨好地笑笑,“柳怀信那边我也常过去,听他讲了很多,最近他在教我怎么撒谎撒得让别人看不出来……”

    谭闻秋:“是吗?来撒一个谎来让我听听你学得怎样。”

    商悯一下子卡壳了,支吾半天才呲着牙挤出笑容道:“我最喜欢珠儿奶奶了……”

    谭闻秋也轻轻笑了:“这一听就是谎话。”

    看到白毛小狐貍丧气地垂着头,她道:“撒谎的时候为什么要笑?”

    “那柳老头说了,说谎说得不让人看出来是第二步,第一步是就算说谎了也要笑眯眯地说,神态笃定,这样别人就算听出是说谎,也摸不出来我的心思。”商悯道。

    “那你可要好好练练,笑成那样,我可看不出你喜欢珠儿。”谭闻秋道,“在我面前放魇雾,我看看你哪里做得不对。”

    “是。”商悯跳下桌子前四下一瞄,往下蹦的时候假装不小心把一本密报碰掉到地上。

    密报哗啦展开,信纸写字的那一面朝上,其上内容是六强国诸侯已经收到了武国的结盟书……

    她的心突兀地一沉。

    商悯把密报叼起来放回谭闻秋的桌子上,她也没在意,只是擡手示意她赶紧开始练神通。

    商悯强压思绪,轻轻吐出了一片色彩绮丽的云雾。

    所有的密报,都要先经过柳怀信和谭闻秋的手,才会被送到子翼的桌子上,甚至有些密报根本就不会送,所以商悯今天伺候子翼时没看到。但这等大事,各国已经心知肚明,也没有必要瞒着子翼,大概明天密报就会呈上。

    谭闻秋知道武国送结盟书,这很正常,各国都会把这件事情拿到朝堂上讨论,大燕安插在各国的细作会及时把消息传回。

    唯一不正常的,是谭闻秋的反应。

    谭闻秋服用了子邺的血从妖形恢复过来后,面部表情和所说的话语都很平静,根本没有一丝一毫要为武国结盟起兵担心的意思,她居然还有闲心指点徒儿练神通。

    按照商悯的预估,武国的动作会给谭闻秋带来不小的麻烦,她起码会急一急,叫来妖和柳怀信商议,而谭闻秋今天完全没有和柳怀信碰面。

    难道是胡千面在谭国顺利造势,让谭闻秋放下了一些担忧?可是有点说不通。天下大势错综复杂,解决了攻谭的事,不代表武国的事也能被解决。

    只有当一方觉得另一方完全不是威胁,才会如此气定神闲。

    谭闻秋她哪里来的底气,觉得武国不是她的威胁?诚然兵势未起,结盟未成,可谭闻秋也不至于傲慢到如此地步……她是觉得梁国作为屏障会挡住武国大军,所以才……

    “力道要轻缓柔和,妖力扩散,这样才能控制好雾气飘散的方向。”谭闻秋悉心指导。

    商悯连忙照做。由于心不在焉,她在连续吐了几次之后没注意好魇雾的发力方式,一不小心吐出了一捧无色魇雾。

    谭闻秋满脸讶然,欣慰道:“不错,进步明显。”

    商悯一愣,赶紧露出一副喜不自胜的样子。

    其实她闭着眼睛都能吐出来无色的雾,要特意把雾吐成有颜色的还需要刻意控制一番,就相当于是个人都能知道1+1=2,商悯非要违背自己的智商把它写成1+1=3。

    看着谭闻秋的脸,商悯心中微小的不安扩大了。

    若推测谭闻秋的底气来源于梁国,那未免太过武断了。梁国可以抵抗北边的武国,难道还能抵抗西南诸国吗?这未免不现实。

    如果谭闻秋在各国都留了后手,那她在武国的后手,会是什么?

    ……

    谭国王宫中,商悯从堆积如山的卷宗中直起腰,敲了敲发昏的额头。

    胡千面化作妖形袭击谭燕交界地的城池,随后杳无音信。一只妖存心想躲藏,实在是太容易,一时间谭国竟不能觅其踪迹。

    若非有要事绊住了手脚,商悯甚至想亲自带队拘捕胡千面。

    她目光定格在手中卷宗的其中一行字上。

    这卷宗,记载的是谭国宫廷秘事。

    老谭公谭远,也就是谭桢的生父,他是先代谭公继夫人所出,谭远的姐姐谭闻秋之生母是原配夫人,本为李国宗室女,虽然不是公主,但是也地位尊崇。

    只是这位出身李国的谭国公夫人一生下谭闻秋就过世了。宫内密存的记档上记载,她孕育谭闻秋初期便有身体不适之症,月份越大,身体越是消瘦,到最后生产时已是瘦骨嶙峋,像是被胎儿吸空了精气神。

    先代谭公特意求了宿阳的医者千里迢迢赶来为她调理身体,到底还是没能保住她的命。

    这位来自宿阳的医者名讳也被记载在了卷宗上,其名为——木成舟。

    商悯眉心跳动。

    在知晓谭闻秋麾下有哪些妖后,她也曾委托姥姥姥爷尽力调查这些妖发迹的经过。既然身负官职,那么何时为官、何时晋升、与哪位同僚交好都必会留有痕迹。

    为保姥姥安全,这些调查做得极其隐蔽,不能放开手脚,但多少也查出来了点东西。

    木成舟表面年龄接近九十,他曾是民间颇负盛名的医者,后来受邀进入大学宫,担任“岐黄术”的授业老师。木成舟不曾为官,可是受其恩惠者遍布各国,其中不乏权贵世家与王族宗室。

    他来谭国为谭国夫人诊治,这绝不是巧合。

    老谭公谭远和现任谭公谭桢身上若未继承妖血,那么有问题的只能是那位来自李国的夫人……或者是木成舟在她孕期对胎儿动了什么手脚。

    相比李国宗室皆为妖孽后代,商悯更想相信是木成舟动的手。

    可惜真相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妖血源头是李国……光是想到那个可能性,她就毛骨悚然。

    武国不太经常和西北诸国联姻,但是谭国宗谱记载,曾有个出身武国王族的女子和谭国宗室的一名旁支结缔姻亲,夫妇二人在两年前相继离世。至于李国,更是没有和武国联姻的记录,实在是李国不仅国小力弱,而且还常常和大燕宗室联姻。只是燕李之间联姻对象不一定是公主公子,更多的皇族是旁支。

    平南王姬麟身上也有妖味儿……

    商悯特意查过姥姥找来的姬氏皇族宗谱,此时一知晓谭闻秋身世,脑海中的线索立刻串联了起来。

    因为姬麟的父亲,身上流着的正是李国宗室的血!

    ……妖血是随着李国宗室的联姻不断传播的?

    李国宗室身上流着妖血,可又是谁把妖血传到了李国宗室身上?

    “大人,你要的李国宗谱,凡谭国能找到的都在这里了。我谭国和李国相距极近,不仅民间互有通婚,宗室间也是。”

    这声音把商悯从沉思中惊醒。

    她回头,发现谭桢亲自送来了两摞厚厚的卷宗,其中一摞卷宗保存完好,还有着淡淡的樟脑香气从纸页上散发出来。另一摞则纸页焦黄,看着年代久远,似乎手指轻轻一碰就会碎掉,并且书页上有些微破损。

    “这就是……”商悯看向较为破旧的卷宗。

    “这是谭国境内所能找到的所有肃国王族的宗谱,原保存在地宫内,我亲自去了一趟,把它搬了出来。”谭桢面容略微沉默,“不知大人要它何用?”

    “倒推罢了。”商悯意兴阑珊,“既然谭闻秋目的是令谭国天柱倾倒,那么她之前可能也为之付出过许多努力。谭国的前身是肃国,肃国已亡四百年,可肃国为何亡?它亡国当真是因为国君昏庸吗?若这其中也有谭闻秋在推动,那么……”

    她眼神略沉,话未尽,意已尽。

    谭桢脸色变了,她坐在堆满书卷的地上,拿过卷宗跟商悯一起翻看了起来。

    肃国分裂后,谭国占了最大的一片疆土,李国原本也是肃国的一部分,肃国王族皆在那场灭国之战中被屠戮,可是已经联姻他国的王族人是杀不干净的。

    这场波及西北多个诸侯国,战火燃烧半个大燕的肃国灭国之战,局面与今日何其相像?

    肃国国君昏庸,欲犯他国,后被各国联合征讨;而今燕皇昏庸,欲要攻谭,于是各个诸侯举兵抗燕。

    “四百年前的肃国灭国之战,始作俑者就是谭闻秋……”商悯低声道。

    今时今日之局面,谭闻秋早已在四百年前就已经预演过了吗?她是以何种手段干涉肃国内政的,又是以什么方式转生脱身的?

    谭闻秋似乎是成功了,肃国确实亡了,可是她好像也失败了,肃国亡而天柱不倒。

    商悯很快就查出了蛛丝马迹。

    肃国最后一任王的后代与一地方贵族联姻,那贵族正是姓李,且是李国先祖之一。李氏讨伐谭国有功,得封李国国主,血脉与封地代代继承,祖先之功绩荫庇子孙后代。

    李国妖血源自肃国,肃国妖血源自何处?

    “肃国最后一任王,是个女人。”谭桢眼神闪烁,看向商悯,心中浮现出了一个不得了的猜测,“妖转生,性别是固定的吗?”

    “这,我也不是妖,没法给你准确的回答。”商悯嘴角抽了抽,“你是怀疑最后一任肃王就是谭闻秋?”

    “是。”谭桢显然深思熟虑很久了,“谭闻秋既是爷爷的孩子,那么自然具备继承爵位的资格,她如果成了国君,要乱我国气运动摇天柱岂不是更方便?可她竟没有夺位。”

    商悯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谭闻秋没有在谭国争国君之位,其中缘由可能非常复杂,她的记忆何时复苏,这是个大问题。

    “所以我想,有无可能谭闻秋已经这样做过了,但发现此路不通,所以这次转生她选择了别的更行之有效的路径……当皇后,大燕的皇后。”

    不无可能。

    商悯心下推断。

    谭闻秋不直接当皇帝,或者取皇帝而代之,是因为承受不了龙气反噬,否则她直接杀了皇帝幻化成他的模样就行了。

    当皇后她尚且要借助子邺之血平衡龙气,若是当皇,反噬只会更加严重。

    可如果是当王呢?最后一任王是谭闻秋,这个猜测也太大胆了。

    商悯脑筋转了一个弯,忽然怔了一下,视线又一次定格在宗谱上,上面是一行一行肃国王族的名字,他们的姓氏在宗谱上书写了千遍万遍,以至于她下意识忽略了他们的姓。

    肃国的国姓不是肃,王族并非以国为姓。

    他们姓“白”。

    “荒唐。”商悯扶额,“许是巧合……”

    “大人有了什么猜测?”谭桢扭过头问。

    “谭闻秋当然不姓谭,只是借了这个身体这个身份而已。她定然有过许多名字,也有过许多身份,我是在想,她本名是什么。”商悯表情有点阴晴不定。

    白小满,白珠儿,肃国白氏,与白氏联姻的李国,与李国联姻的谭国宗室和大燕皇族……这些人和势力似乎串起来了。

    就算谭闻秋本姓为白,肃国王族的姓氏也不见得就是来源于她……然而谭闻秋活了太久太久的岁月,万一肃国是谭闻秋一手组建的呢?万一肃国白氏一开始就是谭闻秋培植的棋子呢?

    她想冲破天柱想了两千多年,两千多年的布局,足够她完成太多的事了。

    燕灭大虞,诸侯并起,谭闻秋要在乱世之中扶植一支势力留作后手也不是不能做到。要是运气好,这支后手可是能派上大用场,运气再好点混上个开国功勋得一片封地也不是不行。活这么久,谭闻秋总该学会两头下注给自己留点退路。

    大虞覆灭,谭闻秋冲破天柱失败。而后她不再好高骛远想着颠覆一朝,而是想颠覆一国。

    但肃国灭,谭国起,她还是败。如今战事又起。

    反反复复,天柱稳否?

    谭闻秋一头黑蛟本姓白……这是什么幽默笑话。

    商悯苦笑一声,心中祈祷谭闻秋可千万别在漫长的岁月中再留下别的后手,不过她也知道,这样的祈祷不现实。

    妖魔布局,起码以百年计,一时不显,可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用处,以人之思虑揣度妖物,可能会犯轻敌的大忌。

    从古至今所有的王朝动荡,抛却人为因素,皆有妖的身影。

    八百年前大燕灭虞,四百年前肃国灭国,二十年前伐梁之战,以及最近的攻谭之战。

    中间还有别的导致大燕疆土异变的大战吗?

    商悯想了一下天下九根天柱的方位,心里咯噔一声,不妙的感觉油然而生。

    五百年前大燕还有一战,那时肃国未灭,大燕强盛,群英荟萃,然北部仍有蛮族侵扰,不肯归顺大燕。

    此战之后,北地一统,蛮族被驱逐至苦寒边地不敢轻易南下,六强国中多出一席,燕皇亲封商家先祖为王,命其世代镇守北地。之后各国相贺,大燕舆图上多出一片广阔疆土,其名为“武”。

    这一战,是武王逐鬼方之战。

    ……

    武国朝鹿城,王宫之内。

    时局易变,武国内部亦有不和谐之声,武王商溯连日召集大臣商讨国事,风雨欲来的气息席卷上下,就连走在王宫之中,似乎也能感受到那肃杀之气。

    武国右相赵素尘已多日未眠,武王令人专门收拾了一间偏殿好让她有个休息的地方,可是心有不安,如何能入睡?

    今日赵素尘一进政殿,看到商溯桌上和地上散落着密报和奏折,而他正看一封密报看得入神,眉头紧皱,头也没擡。

    赵素尘上前将地上的奏折一一拾起放在桌角,桌上东西太乱,叫人无从下手,她叹了口气,索性不再帮商溯收拾,就站在旁边等他看完密报。

    商溯读完密报,直接将它递给赵素尘,赵素尘扫了一眼就知道发生了何事。

    她默然道:“终究还是开战了。”

    “武国和鬼方必有一战,他们也知道,待武国积蓄够力量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他们灭族。”商溯道,“只是这时间,不凑巧。”

    “哪里是不凑巧,我看是太凑巧了。”赵素尘冷笑,“原本那猜测我仅有两成把握,现在已是十成……天下没有这么巧的事情。”

    鬼方受妖所控,被妖驱使。

    这是赵素尘提出的,且颇有依据。

    自大虞被灭后,鬼方部族脱离大虞成立鬼方国,誓死不归顺大燕。据往年拷问鬼方战俘可知,鬼方境内虽有天柱,然而早八百年前就断了祭祀,亡者不入天柱安葬,也没有祭祀主持祭天大典。

    在鬼方看来,那天柱真就跟铁疙瘩没什么两样。

    且鬼方诸部混战,一族尚且不统一,哪里来的余力供奉天柱?相比谭国天柱,这鬼方天柱才是最脆弱的。

    自攻谭战起,鬼方就偶有异动。

    而今结盟书一发,鬼方竟与武国彻底开战。

    试问,这世上哪有这样的巧合?

    赵素尘不信,商溯也不信。

    “他们动了也好,总好过不动,在我武国兵力南下之际突袭边境。”商溯沉稳道,“看来相比天下大乱,那妖物更想尽快拿下谭国。”

    “忠顺公指挥战局,稳妥吗?”赵素尘问。

    “稳妥……叫靖之也去吧,总要历练。”商溯略作思考。

    赵素尘顺势道:“关于这事儿,元慈来找我了,要我跟你说和。”

    “那丫头也想去战场?”

    “还有商允,他们姐弟俩都想去。”

    商溯似是权衡了一息,“那就让他们去吧,心大些也不是坏处,只看能不能把握得住。”

    赵素尘颔首,随后问:“悯儿可有传信?”

    这话刚一出口,商溯手边的两面金蟾便叮当一响,他一愣,笑道:“你和她倒是心有灵犀。”

    金丸取出,商溯展信阅读。

    最近商悯传信相当频繁,子邺被拘禁,两面金蟾不适合放在他那边,现在是商悯随身携带,方便跟商溯时时传信。

    赵素尘不等他读完便问:“她到哪儿了?”

    “说是进翟国地界了,嘱咐我当心鬼方,还说了肃国的事。”商溯将信交给她。

    赵素尘面带忧色地读完,严肃道:“臣有一提议,还望王上允准。”

    “你说。”商溯道。

    赵素尘道:“悯儿随那敛雨客周游列国,是为了结盟事宜,他们尽了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也得出力才是。悯儿打算先去翟国再去赵国,不如我武国派出使团,先到郑国,再去宋国……如何?”

    商溯笑笑,“咱们又想到一块儿去了。”

    他从桌案上一抽,拿出一卷轴示意赵素尘打开读。

    卷轴徐徐展开,其上书写的王令映入眼帘,正是武王商溯刚拟好的使节任命书,字已写好,可该写姓名官职的地方还是空白。

    “依你看,谁来当这个说客合适?”商溯道,“身份不宜太低,否则无法彰显我武国的诚意和决心,又得有才干。”

    赵素尘思量片刻,“本想说我亲自出使,各国也不乏丞相出使的先例,可武国内政我不好全部抽身,这一去就要数月不回……不如从宗室挑选,我记得二哥有几位亲戚还算有才干。”

    商溯沉吟:“那就……让商珩去吧。”

回目录:《天命在我》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