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天命在我 > 正文 第267章

天命在我 正文 第267章

所属书籍: 天命在我

    第267章

    这个时代车马交通缓慢,传递个消息起码要数日,不是所有的消息都需要八百里加急,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信鹰传递。

    商悯举行祭天大典数日以后,各国才逐渐收到消息。

    武国周边小国受大国庇护,纷纷送上国书表示庆贺和顺服,这几天商悯的桌案都被这些小国的国书塞满了。

    六强国中最先得知消息的是梁国,因为距离比较近,一道送去的还有武国的国书。

    梁王姬桓愣愣地看着这国书,暗道一声好家伙。

    连忙让内侍去请来幕僚吴英。

    “吴大师,你看这国书……”周围没有旁人,梁王便也不装了,直接摆出了恭顺谦虚的样子。

    吴英接过国书瞅了两眼,感觉这个国书好像有点长,以往新王登基送来的国书大概也就四五行字,字儿越短事儿越大。

    他扫了一眼开头,看到新王登基也不怎么意外。

    梁国前段时间就已经收到武王商溯离世的消息,这消息已经通传各国,连宿阳也已经知道了,对方推举新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让他有点意外的是继承王位的人是商悯,这位公主不是在西北战场失踪了吗?也许是又回到了武国……可惜了,还以为最后登位的会是商泓。

    国书上前半部分内容是很平常的,大意就是讲我们武国的新王已经正式举行祭天大典登基了,希望能够和两国继续保持良好的邦交关系。

    然而看到后半部分内容,吴英打了个激灵……什么燕皇归武,什么武国正统,最后还大言不惭写所有的诸侯国应当向燕皇陛下纳贡,宿阳那个姬麟是乱臣贼子,妖党扶持,是彻头彻尾的伪皇……

    吴英无法保持镇定了,看到最后已经眼角抽搐,惊恐万分。

    然而他刚想放下国书,梁王就提醒:“吴大师,后面还有一折你没看。”

    吴英震惊地低下头,将国书向后展开,果然还有一折。

    看完最后一折上的内容,他两眼一翻,差一点就晕过去了。

    上面竟然直接写皇太后谭闻秋是妖!

    吴英猛擡头看向梁王,梁王一看到他目光移过来,不禁垂下头眼观鼻鼻观心。

    因为梁王在之前一直不知道皇太后是妖,不过他确实知道有妖藏在皇帝身边,只是不确定是哪一个。

    ……其实也还好。吴英深呼吸一口气。

    皇太后身份曝光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殿下已经转移了巢xue。

    这件事情吴英其实并没有接到直接的通知,他只是接到殿下传讯,让他稍安勿躁,然后没两天他就收到了皇太后离世,姬麟众望所归登基的消息。

    那时吴英就知道,殿下似乎在和敌人的争锋中处于劣势,不得不舍弃身份重新谋划了。

    不过吴英并不慌张,在他看来,能杀了殿下的人根本就不存在。既然他们杀不了殿下,那么殿下就立于不败之地。

    殿下没有告诉吴英她会转移到哪里,吴英也很识趣,并不追问。

    反正殿下想让他知道的话,他自然会知道的。

    但是皇太后身份曝光,这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姬麟已经是短短半年内换的第三个皇帝了……大燕风雨飘摇,随着姬麟的登基,皇帝的威信彻底降到了谷底。

    除了占据名义之外,姬麟这个皇帝一无所有,今后诸侯国是否还会朝拜他,是否还会向大燕纳贡?不得而知。

    不过诸侯们不向大燕纳贡,更不可能向武国纳贡。

    他们内心的野心已经像野火一样滋长了起来,再也无法压制,无法掩饰。

    天下二主,标志着这座王朝已经彻底走向分裂,从此诸侯们找到了借口,他们既可以不用再对上头的皇帝称臣,也可以指责武国挟天子令诸侯。

    各自为战,就在今朝。

    ……

    “你说新武王已经顺利登位了,当真?”谭桢欣喜转身。

    “是,国书还未送到,是武国送来了武王亲笔的书信。”

    谭桢匆忙拿过书信,一打开便露出微笑,上面的字迹很是熟悉,确实是商悯的字迹。上面没写什么文绉绉的话,只是非常简短地讲了一下大致情况,末了写了一句大白话:“今后我就是武王了。你也要保重身体。”

    信的末尾居然还画了个笑脸。

    谭桢笑出声,心情愉悦。商悯一向成熟,很少显露孩子心性,这封信与其说是什么武王亲笔,倒不如说是朋友间的书信,对方的确把她当成朋友。

    近日接二连三传来好消息,先是西北燕军哗变,说是底下的士兵粮食不够吃,顶头的将军却天天大口吃肉,宰杀抢到的牛羊和马匹骆驼,吃也就罢了,居然不向下施恩,于是士兵们产生了不满。

    营地中先是爆发了口角争端,接着产生了聚众斗殴,又过了一日,就变成了大规模械斗,最后演变为兵变。

    那位将军竟然被手底下的将士围堵起来乱枪戳死了,尸体被遗弃在荒野用马踏成了一摊肉泥。

    发生了如此大的事情,很快有就近的燕军率兵前来镇压叛乱,两拨人马交战激烈。由于事发突然,叛乱的士兵中没有领头的,全是凭意气行事,叛乱轻而易举地被镇压。

    可即便如此,也死了好些人。

    事后清点伤亡,至少有五千兵死于大军内乱,这个数字是否有瞒报,谁也不清楚。

    现如今燕军的执掌者是苏归手下曾经的头号副将——大燕建威将军袁遥。

    没了苏归镇压,他手下副将们并没有想着如何重整军队夺取胜利,而是各自为战。他们一个个心高气傲,都想着让对方听自己的安排,在何处排兵布阵,又去攻打哪个城池,意见始终无法统一。

    而且还有人怀疑苏归是死了,是被亲信暗害了,不过更多的人不愿相信这个噩耗,他们怀疑苏归是在西北水土不服突发恶疾养病,这才被封锁了消息。

    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消息终于封锁不住了。

    袁遥传信回宿阳后收到那边指示,不得不站出来主持大局,说谭国狡诈,竟然派高手潜入大营之中,驱使毒虫毒蛇对苏归下毒,导致大将军身死。

    实际上大将军到底是如何死的,根本无人在意,大将军死了这个事实,才是对燕军产生巨大冲击的根源。

    燕军气势衰落之际,谭国将军亲率两万兵马突袭大营,杀得燕军猝不及防,士兵丢盔弃甲,谭军并未死磕,而是从容退去。

    经此一战,燕军士气更加低迷。

    “禀谭公!燕军正在向东南撤去,这许是退兵之兆!”

    有传令将送上战报。

    谭桢刚开始读的时候还克制着情绪,怕又是空欢喜一场,等读到宿阳探子通传的“赵国边境正在聚集兵马,似乎想要对大燕用兵,宿阳朝堂一片惊恐”这段话时,谭桢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浑身上下由内而外散发着欣喜。

    看到最后她抚掌大笑,却没有得意忘形,吩咐下去:“等完全确定对方撤兵,再将这消息通传各方,燕军撤退之时,谭军当慎而又慎,不要轻易追击,以免这是对方诱敌之计!”

    “是!”传令将也是欢欣鼓舞地退去。

    赵国兵马压境,大燕倍感压力,于是便有了撤军。

    谁是敌人谁是盟友,都有谁想要让人族复起,大多都分明了。

    ……

    武国使臣商珩抵达郑国时才接到了母国送来的重要信件。

    山高路远,道路崎岖,路上又有流民匪贼冲击,他们这一走,结结实实走了近俩月。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从武国到宿阳,正常走都要两个月呢,郑国比宿阳还远,他们紧赶慢赶,可算是赶到了。

    商珩看着信件,心情万分复杂。

    商溯过世时,朝鹿的信鹰已经将这个消息带给了他。

    他和商溯关系还算不错,平时走动得很少,但是他办起事来一向尽心,不然出使郑国这么重要的事情也不会交给他办。

    当初得到那个消息时,商珩就觉得忠顺公可能会搞点动作,王位更替,胜负难料,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

    商珩从不参与这些事情,只是静等结果。

    现在结果出来了——商悯胜了。

    看着信纸上刺目的几行字,商珩心头一片炽热。

    天命归武。他默念。

    今后武国就改天换日了。

    信的末端,是新武王商悯对他下达的指示,让他把这则消息通报给郑王郑潇,看看郑潇会是何等反应,她还提醒商珩,郑国恐有妖踪。

    商珩平稳心绪看到最后,周围也没个烛火让他把信烧掉,便将纸揉成一团塞进嘴里嚼了嚼咽下去。

    很快,有郑王派遣的臣子来官驿中拜会,道:“特使大人,王上现下已经抽出了空闲,请您随在下前往宫中拜会。”

    “有劳了。”商珩客气守礼道。

    一路行至宫殿,商珩不着痕迹地打量四周。

    来到郑国的路上,他也遇到过因为水患灾害流离失所的百姓,到了国都倒是还好,并没有多少流民,应当是被尽数驱赶了……

    然而从外城的平民居住之地踏入到内城达官贵人居住之地,商珩就吃了一惊,等他进入王宫,更是眼皮子直跳,不着痕迹地摸着胡子来掩饰着内心的震惊。

    这座宫殿,可以用穷奢极侈来形容。

    远处的宫殿还架着手脚架,有工匠在房顶劳作修缮,从建筑形制来看,又是一座高大壮丽的楼阁,这王宫还在往外扩建?

    连过往宫女身上穿的衣裳,都是用看上去很华贵的布料制成的,即便颜色并不招摇,也无法掩盖制作精细。

    早听说南方富庶,怎么富成这样啊?

    等一路走到宫殿,见到郑王郑潇的一瞬间,商珩什么都懂了。

    郑王喜爱奢靡,尤其爱金玉华丽之物,她身上的丝绸华服刺绣精致,头上的珠钗冠冕光华闪耀。虽然非常华丽,但是并不堆砌,各种首饰主次有别,宫殿内部的布置也是雅致,每一样物品的摆放都很有讲究,显然郑王是一位非常有品位的人。

    商珩又看了几眼,发现郑王不仅对吃穿用度有讲究,连她身边的人也必须是清秀俊美的,宫女打扮得漂漂亮亮,太监也是选皮相优秀的来伺候。

    仔细一回想,刚才来叫他进宫的内臣好像也是一副好皮相。

    “武国特使商珩,拜见郑王。”商珩道。

    “免礼。”郑王打量着商珩,“郑武两国,倒是许久没有互派使臣了。”

    必要的邦交是算在外的,王侯过寿辰互送礼物这种只能算例行来往,而且不是每年都来,还得是逢整数的大寿才行。王位更替也是大事,关系好的国家一般会派使节互送国书,把排场弄得很足,两国关系一般则是送过去就了事。

    商珩笑道:“天下已不是往日之天下,武国也非往日之武国。好叫郑王知晓,今武国新王登位,继位者正是先王长女。”

    “武国上下对郑王之英明才干深感敬佩,愿与郑国永缔盟好。故遣臣为使,前来觐见,望郑王鉴察武王诚意。”

    郑王听到这话,面上恰到好处地闪出了一丝惊讶之色。

    她看着商珩,道:“寡人有一亲人,年龄虽比寡人小,却是长辈姑姑,年少时我二人关系甚好,然而她远嫁武国,已二十年未见。她名郑显华,不知她在武国可安好?”

    商珩暗道一声来着不善,心顿时沉了下去。

    这种场合拿不出什么借口,既然对方开口发问,想必是早得知了消息,就是要拿此事当做筏子发难。

    身在郑国的他接到了武国的传信,那么郑王接到密报也不稀奇。

    “禀郑王,此事说来遗憾,忠顺公谋反,意图篡权夺位,今已被处死……其妻郑显华受其牵连,也已身故。”

    郑王闻之大怒,竟然擡手怒斥:“荒唐!寡人的姑姑怎会参与谋反?还是说武王对郑国不满已久,这才拿寡人的姑姑开刀?!”

回目录:《天命在我》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