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吉祥如意 > 第三卷:少年游 第九十二回 吃大席豪掷放赏钱,俏红霞妙语说新闻

吉祥如意 第三卷:少年游 第九十二回 吃大席豪掷放赏钱,俏红霞妙语说新闻

所属书籍: 吉祥如意

    第92章第九十二回:吃大席豪掷放赏钱,俏红霞妙语……

    第九十二回:吃大席豪掷放赏钱,俏红霞妙语说新闻

    书接上回,来寿家的要画师按照绣像上的赵子龙来修改亡夫来寿的大影,王嬷嬷等人来暖阁看望来寿家的,见她眼睛哭红了、声音也嚎的嘶哑了,但气色精神都还好,刚坐下来说了些“节哀”的开场白,来没来及细劝呢,丫鬟春花进来说开席了,请各位宾客去坐席。

    来寿家的扮演悲伤寡妇着实有些累了,实在不想在和王嬷嬷等老狐貍精应酬——很容易露出马脚啊!便连连催着王嬷嬷等去吃席,“大冷天的,吃点酒暖和暖和,你们不用挂念我,我那大孙子读书上进,乖巧懂事,从今往后,他就是我的指望了。这人有了指望,日子就不愁过,我会慢慢好起来的。感谢各位来看望我,去吃席吧。”

    大孙子都是老太太的命根子,来寿家的这话有理,众人顿时放了心,去赴席了。

    因他们这一拨客人来的最早,人数不算多,就把席面按照男女,分别安排在两间空屋子里,这里比席棚下的流水席暖和。

    众人告别来寿家的,去坐席。来寿家的叫住了如意,“如意,你留下来,我有话跟你说。”

    来寿家的坐在炕上,这一回,她坐在了炕上东边的位置上——来寿死了嘛,就不用给他留了。

    “你坐这里。”来寿家的指着炕上西面的位置说道。

    如意自是不肯,说道:“我辈分小,坐椅子上就行了。”这地方也就王嬷嬷这样的体面的妇人有资格坐。

    来寿家的说道:“要你坐你就坐,这里又没别人,再推辞我就恼了啊。”

    如意忙道:“哎哟,嬷嬷别恼,我坐就是了。”

    如意麻溜坐到炕上去,和来寿家只隔着一个炕桌。

    来寿家的问道:“你娘最近忙不忙?”

    提到我娘作甚?不会是因我娘没有来送奠礼有想法了?如意斟酌着说辞,说道:

    “我难得放假在家里,我娘正月里就没有接做席面的大活,只是我娘生性腼腆,这种人多的场合不自在,刚好今天一大早胭脂和长生都在我家里玩,我娘要招呼这两个小客人,我就没有要我娘过来吊唁。”

    来寿家的说道:“你想茬了,我不是怪罪的意思。我就是问你娘最近得不得空,你娘在颐园年夜饭做了两道菜,都说不错,我就想请你娘来我家里做三天流水席。”

    “她只需做那几道拿手菜、锅塌豆腐、鱼腹塞羊肉、水晶鹅之类的,摆在席面上好看又好吃,我们家也得些体面不是?来寿在边关吃了十五年的苦,他的葬礼得办的风光些,我就怕慢待了客人,人家上门来吊唁,得让客人们吃好再走。”

    “价格嘛,好说,采买食材的钱我们全包,你娘只出手艺,每天二两银子,连做三天,客人们给席面上的打赏,谁做的菜就给谁。”

    哎哟!这来寿家的真大方啊!

    如意说道:“行啊,我这就回去问问我娘。若行,我娘会带着做席的全套家伙事过来。”

    “不着急,待会你吃了席再回去不迟。”来寿家的说道:“有了好席,就差好戏了,总不能让客人们吃哑酒,最近有没有听到好的戏班子?”

    无论红白喜事,吃好席就的得配好戏,吃哑酒会被笑话的。

    如意想了想,说道:“最近最有名气的班子当然是在大朝会上奏乐的女乐,是教坊司臧贤的私班,曹婶子带我们去看过女乐们唱的套曲,真真如听仙乐一般。”

    来寿家差一点点就憋不住笑了!此刻,她憋笑憋的好辛苦啊,说道:“你也太瞧得起我们家了,刚刚脱了奴籍而已,那有那么大面子请的来这些人。得实惠一点,俗一点,能在客人吃酒的时候,当个佐餐的声音就行了。”

    如意脑子里闪过一个人,说道:“我去逛护国寺庙会的时候,郑家茶楼楼下有露天的戏台,有一班唱南曲的,《狮吼记》演的很好,每天都有一堆看客围观,里头有个青衣,叫做河东,与我一面之缘,捡到了我的珊瑚手串,还特特归还了,我觉得人品唱功都不错,嬷嬷不妨派人去听听,觉得合适就请他们来唱。”

    “最近下雪,道路泥泞,天气不好,逛庙会的人少,他们的生意清淡,嬷嬷肯定能请得动他们。”

    来寿的命家里管事去护国寺庙会请人,如意去坐席,此时画师改好了画稿——这回是按照绣像上赵子龙的相貌身材画出来的。

    当然,相貌上稍微参考了一点点来寿儿子的长相,没有太离谱。

    来寿的看了线稿,沉吟道:“还行,虽不十分好看,也有八分好看,可以着颜色了。”

    画师领命而去。

    且说如意去坐席,女桌的席面统共就王嬷嬷、鹅姐、腊梅三个人——曹鼎夫妻太忙了,另有应酬,没时间在这里吃席,夏收魏紫要陪着曹鼎一起,方才两对夫妻匆匆辞别的主人家就离开了。

    如意理所当然的奉陪末座,这一大早的,女人们都不想喝酒,只是吃菜。

    第一道菜是水晶鹅,如意尝了尝,味道不及如意娘的手艺,看来来寿家的厨子做茶果点心还不错,做大席就露了怯,难怪来寿家的要请我娘过来。

    按照吃席的规矩,头三道硬菜,其余客人可随意放赏,给不给,给多少都行,但是坐在席面主位的客人是必须放赏的——也是如意娘做大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如意这一桌席面,当然是王嬷嬷坐在主位上,第一道菜是水晶鹅,王嬷嬷打赏了五钱银子。

    如意心道:啧,有钱。

    第二道菜,是八仙过海,用海参、鲍鱼、鱼翅、海虾、火腿等八种食材烧出来的合菜。

    如意夹了海参吃了,柔韧弹牙,还挺好嚼的,只是如意对海鲜之类的食物兴趣了了,这道菜好是好,不太对她的胃口。

    王嬷嬷打赏了约三钱银子,依然是大手笔。

    第三道菜,是清蒸鲥鱼——这个季节能够吃到鲜美的大鲥鱼,可见来寿家为了席面体面,是花了很多钱买好食材的。

    但是如意不喜欢有骨头的食物——鱼刺也是骨头嘛,她干脆连筷子都没动。

    鹅姐是看着如意长大的,晓得她的毛病,就夹了一块鱼腹上的肉——这里的刺少,鹅姐把鱼刺挑了出来,把挑干净的鱼肉给了如意,如意一口就吃了。

    腊梅在一旁看着,笑道:“都这么大了,在鹅姐跟前还是小孩子似的,鱼刺都不会挑。”

    如意说道:“我看到这些刺啊、骨头啊就头疼,鲥鱼味道这么鲜,为什么非要长一身刺呢,可见人无完人,鱼无完鱼。”

    腊梅笑道:“鲥鱼要是刺少,早被人吃绝户了。”

    王嬷嬷把鱼眼睛附近的肉都夹给了如意,这是鲥鱼唯一没有刺的部位,但是如意不敢夹,因为这两块好肉是留给坐主位的人吃的——人家主位是要给厨子放赏的啊!谁给的钱多给谁吃。如意这种奉陪末座的客人稍微有些眼色,都不会碰鱼眼睛。

    到了王嬷嬷这个年纪,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腻了,还不如把这东西给如意吃。

    如意连忙谢过王嬷嬷,把鱼眼睛肉都吃了。

    这道菜,王嬷嬷依然打赏了三钱银子。

    如意在心里默默算着数目,五加三加三,仅仅一桌的放赏,就是一两一钱银子呢。

    如果一天有十桌这样豪横的放赏,那就是十一两银子啊!

    想到这里,如意恨不得马上回家,把如意娘带来做大席!

    如意正思忖着,冷不防王嬷嬷问道:“如意啊,今天的字练了没有?”

    把如意吓一跳!如意说道:“今儿一早就跟着鹅姨来吊唁,没来得及,我这就回去练。”

    王嬷嬷说道:“不着急,吃了饭再走。”

    鹅姐说道:“嬷嬷对我家如意真好,放了假也不忘督促她上进。如意啊,你要知好歹,嬷嬷是在提携你呢。”

    同样一句话,长辈和晚辈的看法不一样,如意觉得扫兴,吃饭都没胃口了,鹅姐觉得是王嬷嬷重视如意:瞧瞧,鱼眼睛肉都挖出来给你吃了,还问你的字,这样的好上司去那里找去!

    之后陆续有八道菜上了桌,吃了饭,散了席,各回各家,吉祥如意鹅姐回到四泉巷,如意跟如意娘说了来寿家的请她做大席的事。

    来寿家的给的工钱丰厚,放赏也全都归如意娘,如意娘当然心动,只是舍不得如意,“你一年就放这一次假在家里,我还是想陪着你。今天正月十二,你正月十五一大早就要回颐园的当差了,正好三天。我要是去来寿家做三天大席,这三天都没法在家陪你。”

    如意说道:“做大席也一样陪啊——我陪着娘一起去来寿家的厨房,像以前一样,给娘打下手,娘能轻松一些。反正我在家里也是憨吃憨睡的,不如帮娘多赚点钱。”

    吉祥说道:“我也去,磨豆腐这种力气活就交给我。”

    胭脂说道:“我也同去,带着长生,我跟着如意娘学些手艺,长生会剁肉,他剁的肉臊子可细了。”

    于是,如意娘带着做大席的家伙事,都装在吉祥的马车,带着如意他们都去了石老娘胡同,炉火正旺,开始做席面。

    如意娘手脚麻利,又有吉祥如意胭脂的帮忙,到了中午,如意娘做的水晶鹅、鱼腹塞羊肉、锅塌豆腐这三道拿手菜就都上了席面。

    红霞和赵铁柱跟着父母一起来来寿家里吊唁上香吃席,就来灶间跟三人一起玩。那时候如意正乘着有空,在练字呢。

    赵铁柱和吉祥一起推磨,赶着做第二锅豆腐。

    长生剁肉,胭脂正在搅拌羊肉馅。

    红霞是副小姐般长大的,十指不沾阳春水,没有下过厨,就不帮倒忙了,搬了个小杌子,看如意写字,“这才过了十天,就写的这么好看了,将来蟾宫折桂,可别忘了我。”

    如意一笔一划稳稳当当,不复最初的浮躁,“你和赵铁柱都来了——看来你们东府来了不少人啊,平日里都嫌来寿家的事多,个个在背地都嚼她,结果有什么大事,该来还得来。”

    红霞说道:“这不来寿全家都脱籍了么,老祖宗恩准的,且看在老祖宗面子上,也要给来寿家的面子啊。我们东府那些有头有脸的管事、管事媳妇们都来了,什么潘达夫妇、来钱夫妇都是说准了要来,就是今天不来,明天也会来。”

    红霞对着胭脂招招手,“你把盆端过来忙活,我跟你们说个颐园的新闻。”

    胭脂端着一盆羊肉馅过来搅拌,“说吧,神神秘秘的。”

    红霞说道:“腊月时候,我跟你们讲过东府要搬进来一个新姨娘帚儿了嘛,这个帚儿还派了丫鬟抹儿来东府挑选院落,准备好新房,抹儿不知天高地厚,挑了个最大的,就是东府的梨园,以前是府里养的私班小戏子们住的地方。”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这事居然黄了!你们猜猜出了什么事?”

    胭脂一边搅和肉馅,一边说道:“内宅的事情,无非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猜肯定是周夫人找了由头,阻止新姨娘进门。”

    如意装傻,说道:“新姨娘病倒了?”

    红霞笑道:“胭脂真聪明!一下子就猜中了!如意啊,你也有猜错的时候。梨园才收拾了一半,周夫人就哭哭啼啼去了颐园松鹤堂找老祖宗,说了新姨娘的惊天大秘密!”

    “原来,新姨娘在教坊司臧贤的私班女乐里头弹箜篌,今年正月初一大朝会,还进宫演奏宫廷雅乐呢。”

    “不仅如此,新姨娘还在棉花胡同开山东菜馆分店,是那里的老板。”

    “老祖宗就把东府侯爷叫了去,说这个钱帚儿在外头抛头露面,要是纳进府里,有失侯府的体面,外头肯定风言风语。眼瞅着大小姐婚期将至,别节外生枝。”

    “老祖宗发话,侯爷得听啊。梨园的修到一半就停工了,新姨娘自然也进不来。”

    胭脂听了,说道:“周夫人真是好手段,把新姨娘的底细都摸清楚了。”

    红霞摊了摊手,居然一副很遗憾的样子,“如此一来,这妻妾争宠的好戏我们看不成了,真是没意思。我还想看得宠的新姨娘和周夫人打擂台呢。”

    如意听了,心里明镜似,整件事都是钱帚儿的算计,故意放出风声,为了是利用周夫人的手,把她进东府当新姨娘的事情搅黄了。

    下午的时候,来寿家孝棚里的戏台开了锣,演起了南曲《狮吼记》,扮演柳氏的还是河东。

    原本这个南戏班子要在护国寺庙会唱到正月十八,但最近天气都不好,看客少,来寿家的提出包场,给的包银丰厚,在孝棚里唱戏,比露天暖和多了,于是提前拆了戏台,到了来寿家里来唱。

    如意等人去听了其中最精彩的一折《跪池》,红霞还是老习惯,看到入迷了就往戏台上哗啦啦撒钱。

    来寿家的依然托词伤心过度,歪在暖阁里休息,戏台上的声音隔着窗户传到了耳边。

    《跪池》一开始,就是柳氏唱了一曲《生查子》:“儿夫喜浪游,不把盟言守。嗃嗃奈予何?伊作伊还受。”

    柳氏一下子唱进了来寿家的心里,心想,我和这个死鬼年轻时也山盟海誓、你侬我侬的好过,一同生儿育女、在侯府勾心斗角、一步步往上爬,成为大管家夫妻,一起风光过。

    死鬼戍边十五年,我每年都派人给他送银子,还亲手置办一年四季的衣裳送过去,嘘寒问暖。

    没曾想,死鬼也和戏台上《狮吼记》里的陈季常一样,“不把盟言守”,背叛了我,夫郎成了白眼狼。

    既如此,就别怪我利用你的死,去换全家自由……

    就这样忙忙碌碌过了三天,如意娘得了六两银子的工钱,除了一些散碎的铜钱,还得了十五两银子的放赏,三天赚了二十一两,开年就赚了一大笔钱。

    正月十四傍晚,如意娘收拾了做大席的家伙事,辞别了来寿家的,带着众人回到四泉巷,明天吉祥如意还有胭脂都要回颐园当差了。

    因如意明天一早就要走,鹅姐今晚也特意告了假,回家里住一晚。

    如意这三天也想好了说辞,要说服鹅姐心甘情愿的同意吉祥去豹子营。

    她去了鹅姐家里,先把吉祥支开,说道:“我娘要做栗子饼,好准备明天给我带进颐园给王嬷嬷尝尝,你帮忙剥栗子去。”

    吉祥晓得如意的意图,赶紧走了。

    如意呵呵笑着,上了炕,往鹅姐怀里一滚,“鹅姨,我跟您说个事。”

    鹅姐揉搓着如意的脸,“瞧你这小眼神,准不是什么好事。”

    如意问道:“您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啊?”

    鹅姐说道:“你下生时,连脐带都是我剪断的,我还不了解你?说吧,你想干吗?”

    如意反问道:“鹅姨,先别问我想干吗,我就问问您,想不想将来像来寿家的这样,当个自由自在的老封君?”

回目录:《吉祥如意》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