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 | 韩流 | 影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 更新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位置:努努书坊->《检察官手记》->正文

清醒八:退场时,总要留点好话题任人道说 3.挑战潜规则

  潜规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个个都感觉得到的规则。

  一位领导总结了当前的权力场上流行的三条语言朴实、内涵丰富、活生生的潜规则。

  第一条:不能搞腐败,也不能太廉洁。

  安徽省利辛县的县委书记夏一松,当县委书记时,他确实想为人民做点事,个人要求很严。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利辛县虽然是国家级的贫困县,他任职180天,收到了数十万元的红包重礼,他全部上交了。结果,他这个县委书记当不下去了,他只好把辞职报告放到桌上自己辞职。这就应验了这位领导总结的第一条规则:不能搞腐败,也不能太廉洁。他说你开口去索要别人的东西,恐怕是风险太大了。但是自觉送来的一些红包礼品收了是没有问题的,在我们这里好像正常的一样。

  还有一个例子,这是《检察日报》曾经刊登过的。

  广东省揭阳市委宣传部长邓伟斌,在任普宁县委书记时,应该说也是一个比较谨慎的县委书记。当他上任之后,就发现势头不对,端午、中秋节、春节这三个节日在广东是很受重视的,所以一到节日,上门送红包的就络绎不绝。他认为这样不妥,就采取谢绝的办法。来了送红包的,就跟他们解释,我们都是同事,上下级关系,主要搞好工作,我们就增进了友谊,这样搞是不对的。

  但是,第一个来的工作还没做完,后面又来了一个,只好把红包放起来,这第二个还没有做完,又来了第三个……

  他又采取了第二个办法,就是你给我送了5000元红包,我下次在你小孩过生日、你父亲过生日、家中有什么红白喜事的时候,把这个红包退给你,就好像一种礼尚往来,我不要你的。结果这个办法也不行。为什么呢?他给下面的干部送了红包,那个收了红包的干部下次送红包就翻番,甚至翻几番。他认为:你看县委书记那么瞧得起我,于是他肯定就出于一种感激,何况本来就想跟他搞好关系,就翻几番来返回。因此,邓伟斌觉得这也不是一个办法,于是只好采取上交纪委的办法。凡是送来的红包,他都交到纪委去。

  结果他这个行为,遭到了在省里工作的老上级,还有一些同事,一些老朋友、老同学的劝阻。有的是写信,有的顺便路过的时候上门劝告他:你这样搞不行,你会玩不下去的。后来他离开县委书记职位后,调任到市委当宣传部长、市委常委的时候,案子发了,以受贿罪被抓。他惹了祸无疑,但是什么因素让一个不想惹祸的人惹了祸呢?

  我看了这个案子体会很深。“不能搞腐败,也不能太廉洁”,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就是我们诸多因素形成的社会风气。

  第二条,教子教孙,都要教导他们跟一把手搞好关系。

  因为组织部门考察干部,主要是听一把手的,一个干部评价、提拔,其主动权掌握在一把手手里,下面的人的评说只是参考。

  对于这一条我的体会太深了。因为在一些地方或部门,群众口碑好、民意测验优秀的干部,如果没有与一把手搞好关系,也是难以得到重用的。

  第三条,与我共事的都是“好人”。你要坚持原则,你要说别人的不对,你肯定招致别人的怨恨。

  这三条体会语言朴实,寓意深刻,客观地反映了现状。

  现状归现状,我是不信邪的人,我们都应该做挑战这样的潜规则的人。

  我认为,作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进不了文件、上不了台面、见不得阳光”的所谓“潜规则”,是一种消极的、腐败的、反规则的社会现象。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的背后是这样那样的利益,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这种潜规则的存在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不可言传的“黑规则”、“恶规则”、“暗规则”,背离了正义观念或正式制度的规定,侵犯了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维护的利益。因此,它对社会的危害就是显而易见的。

  潜规则虽无形无踪,无名无分,逆情悖理,但由于其在一定范围内客观存在,导致了少数干部奉行“朝中无人莫当领导”的信条,当领导立身找个靠山,买领导、卖领导成为交易。有些人遇事“不找组织,而找关系”,做事不求“群众拍手,但求领导点头”。这些潜规则的存在,无形中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潜规则”贯彻的是“以我为本”的思想,是维护个人利益而牺牲公共利益的“规则”。它使人们把正常的事当做不正常的事来看待,按潜规则行事的人即使触犯显规则,有时也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相反,有时还会因获得大量灰色利益而得到一些人的“羡慕”。这种现实影响着人们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念,消解着现代社会应有的法治、公平、人道、规则等基本理念。

  在部分地区、部分单位恶劣的政治环境下,一些想为民办实事,有心反腐败的领导干部,不得不去掂量这两种风险的机会成本。为了让自己的政治生命延续下去,一些领导干部不敢求真务实,不敢秉公办事,不得不逐渐忘掉显规则,逐渐适应潜规则,唯上而不唯民,唯腐而不唯廉,陷入腐败堕落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如果让潜规则盛行,正义和德行难以得到鼓励和张扬,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将因此变得十分脆弱。

  而前面提到的海瑞,就是一个敢于挑战潜规则的斗士,一位不被权力场“潜规则”同化的奇人。海瑞因此成了奇人而流芳百世。

  海瑞出身贫寒,苦读圣贤书,直到37岁才当上了举人,41岁才当上福建南平的教谕,混进了“公务员”队伍。此时,海瑞作为一位“教委主任”,也只能算是身处清水衙门,他只需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就行了。

  可海瑞毕竟是海瑞,非要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对学生督学甚严,以至于被学生送了个绰号——“海阎王”。此后,海瑞每到一地当领导,都严格整肃吏治,搞得周围的领导感到很不舒服,有的干脆就辞职不干。但海瑞毫不动摇,到了皇帝身边还要直言进谏。

  嘉靖非常震怒,但考虑到海瑞是个清白的官就保留了他的项上人头,革职关押,直至嘉靖死后才被放出来。前半生曾在权力场“跌倒”的海瑞依然我行我素,奉行卓尔不凡的“当领导准则”,后来仍由于得罪权贵屡被罢官或者受到弹劾,死的时候身无长物,一贫如洗,但有无数百姓前去为他送葬。

  在那些精于“领导之术”的人看来,海瑞的做法显得有些“死脑筋”、“一根筋”,不善于协调关系,也不善于保护自己,四面树敌,真可谓是不谙当“领导之道”的“蠢材”。

  在我看来,海瑞真是一位奇人,也是一位在封建社会里凤毛麟角、难得一见的清白的官。他的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彪炳史册、永驻人心。

  时下,在一些干部中盛传着“批评上级,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选票减少;批评自己,自寻烦恼”的“口诀”,封建社会的权力场的“保官术”也被一些人奉为圣典。对此,我们很有必要扪心自问:自己真的能做到时时处处都奉公守法、大公无私吗?我们有时屈从人情和权势而行,违背原则和良心而动,还以“适应社会”来聊以自慰。比照海瑞,我们真的该感到汗颜了。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代主席王正伟说:当前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披着制度的合法外衣来操作的。一些部门、一些人既是制度的制订者,又是执行者,怎么体现监督?怎么体现公平?怎么可能不产生不正之风?因此,他强调:“对行业不正之风,既要敢管,还要善管,要有挑战行业‘潜规则’的勇气。实践证明,‘潜规则’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王正伟这番话可谓掷地有声。

  战胜“潜规则”不能靠匹夫之勇,不能仅仅通过道德的召唤制造出几个典型,更不能让那些挑战者被撞得头破血流后,加剧公众的绝望,而是要通过不断地创建保障挑战者的制度,让更多人能依托这种制度鼓起勇气挑战“潜规则”。这种制度应能保证挑战者战胜“潜规则”并且自身不受其害。

  我当领导是这样做的:

  挑战“捂规则”,绝不报喜不报忧;

  挑战“号规则”,功夫不在嘴上,业绩不是吹出来的;

  挑战“杯规则”,干部的业绩不是比“啤酒肚”的大小;

  挑战“圈规则”,不把精力放在拉帮结派上;

  挑战“奴规则”,认理不认人,无私则无畏。

上一页 《检察官手记》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