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 | 韩流 | 影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 更新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位置:努努书坊->田中芳树->《中国武将列传》->正文

正文 第八章 横行的虚像——三国时代

  我想大家大概都知道,在关羽死后,刘备为了替他复仇而出兵,却被第三十五位的陆逊所败。这时,刘备底下的将军大部份均已死亡,因此刘备的军队,也就是蜀军,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而这时的孔明就必须要掌握军队,不过,造成如此状况的关键人物,却是一个叫做魏延的人。

  魏延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一直是违逆孔明,最后还因谋反而死,演出的是个非常不好的角色。不过,魏延这个人成为问题人物,是在刘备死亡以后,在刘备生前倒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问题。

  刘备在四历二一九年当上汉中王这时也是刘备的最盛时期。而这时要任命谁为汉中太守,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谓的汉中太守,指的就是北方军队司令官,也就是当蜀与魏进入作战时,必定得位在第一线的人物,因此非得要选出一个有能力的人才行。当时,一般都认为应该是由张飞来担任,而张飞本人亦如此认为。只不过,后来担任汉中太守的却是魏延,让大家都吃了一惊。

  魏延这个人在此受到相当高的评价,而他对刘备也有相当的忠诚,只不过,在刘备死后,对于孔明从魏延的角度看来,实在不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也就是说,对于在先帝生前从没有上到过前线的人,他是怎么都无法止住不满的感觉。

  在《三国演义》中,对于孔明偏心的场面不少,尤其是在对魏延的时候更是明显。本来魏延是在赤壁之战后才跟随刘备的,在他还在某位太守的身边做食客的时候,因刘备军攻击而来,魏延将那位太守杀了,而后降伏成为刘备的部下。

  这时,在《三国演义》中,孔明曾说过魏延是杀死恩人的糟糕人物,因此最好是把他杀掉,不过,刘备只是随口应应而已,并没有把他给杀了。就这样,这时的孔明已经看出魏延具有谋反之相而提出将之杀死的这件事,就一直成为以后的伏线。不过,比较奇怪的是,之前其他的人——还有许多将君主杀死后投靠刘备的人物——孔明却什么都没有说就接受了,为何只有在魏延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主张呢!如果是要做为数十年之后谋反的伏线,也未免太前后矛盾了吧?因此我相信这一定是故意安排出来的。

  随着时间的经过,孔明进入了与第三十四位司马懿的战斗中。这就是葫芦谷之战,乃是在《三国演义》中,第一○三回内的故事。

  他在非常狭隘的山谷中,准备把司马懿引诱而来——这个引诱的任务就是由魏延负责然后现放火让其无法逃生。只要利用秘藏的火药引爆即可引发强大的火势,而在将司马懿烧杀的时候,也可以同时把魏延一起烧死。

  只不过,这时刚好下起了雨,使得司马懿捡回了一条命。而同时,魏延也得救了,于是——不过,这本来就是虚构的东西,这场战役也不存在于现实之中——魏延非常生气,认为你明知道我还在其中,居然还放火,不是分明就想置我于死地吗?孔明倒是推托道没有这回事,而是部下马岱——喜欢《三国志》的人应该知道他是谁才是——不小心点着了火,这完全是他的失误,就将马岱由将军降为兵士。

  依据本文的说明,孔明原本是想将司马懿和魏延一同解决的,没想到却失败了。当我第一次读到马岱最后只好穿着湿衣逃走的时候,不由得感到好过分,我认为在《三国志》中所出的策略,这是最肮脏的手段,在此之后我对孔明——当然是《三国演义》的孔明——就怎么都难有好感了。

  也因此我对于读了《三国演义》后站在孔明那边的读者,在读了这一段故事后依然能够对其感到尊敬自是感到不可思议。只不过这段故事的有无,依版本而有所不同,因此也有可能是后代的编者所添加的。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在史实上的孔明是绝对没有任何责任的。在《三国演义》中即使是对其偏心,但作者是否具有别的意图,所以才有这一段不公平的策略描写呢?我倒是蛮想知道的。

  好了,似乎跑得有些太快了,现在我们回到第三十二位的关羽。关于这个人,我想已经不需要再叙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不过,在此倒必须要说一说为什么关羽被选入,而张飞则没有的理由。

  在这一次名将的条件中,我们之前共设定了A、B、C、D等四项,其中的C,也就是珍爱部下,并获得部下深厚信赖这项条件,让张飞落榜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个人乃是因被部下所怨恨而杀死的。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在仔细分析过后,其实在谈到关羽时不得不谈到张飞,乃是因为他总是和关羽一同行动的缘故。

  当然张飞是很厉害,这点是大家都没有疑义的,不过,关羽这个人在死后神格化,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关帝庙的存在。与之相较,张飞这个人虽然在演剧什么之中,是以天真的老粗将军形象而受到欢迎,但要说到是个名将嘛,由于他对部下并不优厚,因此也就只好让他落选了。

  另外还有一个我觉得比较可惜的人,在此稍征提一提,那就是赵云。这个人在日本也算十分受到欢迎。

  《三国演义》的读者应该大家都知道蜀汉有五虎将军吧!指的乃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以及黄忠等五人,实际上,在历史上是没有“五虎将军”这个称呼的,不过,在正史的《蜀志》中,倒是有着“关张马黄赵传”的文章,传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之顺序而共同写成一篇传记。大概也就是因为这样,才会在虚构的世界中,有了五虎将军这样的称号吧!

  依据史实,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这四人在生前已是被认定为同格的人物。当刘备当上汉中王的时候,也就是在西历二一九年之时,他任命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而张飞为右将军。这前后左右当然是同级的陆军大将军,而在此时,赵云则还在二级之下,赵云这个人,大致是担任刘备之亲卫队长这样的功能,而及不上其他四人乃是率领数万军力作战的地位。

  两年后,当刘备正式即帝位之时,马超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两人均已为元帅级的待遇,不过这时的赵云却完全没有晋升。只不过,要说实力和功绩的话,赵云和其他四人也没有太大的差异。因此在正史的《三国志》著成时,其作者陈寿就将赵云与其他四人并列而成一篇传记了。而在成为虚构的《三国演义》时,本来应该在五人最后的赵云就依在关羽与张飞之后,而在马超与黄忠之前了。赵云这个人在生前以其实力来说,虽可说是不过不失,但在死后,其评价倒是不断上升。

  关于第三十三位的周瑜,之前也曾提过,这个人乃是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人。赤壁之战如同大家所知,造成了曹操致命性的大败北,不过,我认为实际上倒是没有到这种程度。

  关于这段故事,我以前也曾经写过一篇较短的文章,曹操主要的部下可说是没有一个人战死,将之与刘备败于陆逊之际所战死的将军名单拿来一比,立刻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异。接下来,曹操在赤壁之战以后还修筑的名为铜雀台的大型宫殿,虽然进行了这样大型的土木工程,然而在曹操的统治下,并没有提高税金的记录。因此无论是在个人的资源上,或是在财政上,都可以看出赤壁之战其实并没有造成那么大的失败。况且他在之后还是持续地进行军事行动,增加自己的领土。

  只不过,失败就是失败,不管怎么说,大家都相信曹操在此外是失败了。也就是说,这乃是政治上的效果,只要大家都相信了,曹操就是失败了。确实在实际的战斗上是对曹操不利,而且还发生了疫病由于和北方的风土完全不同,因此得病的人不少。不论怎么想,由于都不可能再持续战线,因此曹操决定退兵,造成了他的失败。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赤壁之战本身具有相当象征性的意义,其重点在于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战役,几乎都是北方进攻,南方防守的南北大战。在这样的战争中,如果南方获胜的话,天下统一就不会成功,而会造成此后持续的分裂状态。赤壁之战也是其中相当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个例子。

  是故,贝冢茂树博士——他乃是汤川秀树博士的兄长——在岩波新书《中国之历史》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获胜的话,那么天下就会统一,而此后的百年左右应该就会是个和平的时代。然而,相反地,由于孔明及周瑜做了不必要多余的事,所以乱世才会一直持续。只法这,如果他的假设成真的话,《三国演义》就无法成立,而数千万的读者也会因此而失落了。

  在赤壁之战后,周瑜意图进攻蜀国。他的战略是:如果能够将长江流域统一的话,天下就会南北二分,而足以对抗曹操。假设他成功的话,那真可说是让南北朝时代提早来临一般,只可惜在正式作战前,他就暴毙了。

  他暴毙的状况,其实也蛮奇特的。首先是任何人都会怀疑的,是不是刘备的阵营派出刺客来将周瑜暗杀死了呢?因为如果周瑜“天下南北二分之计”实现的话,那么刘备这一方就一定只有被消灭了。是以周瑜的暴毙,最有利的就是刘备。

  只不过,如果是刘备将周瑜暗杀掉的话,那么周瑜的君主孙权自然是绝对不可能坐视的。以这种大义的名份,他大可对刘备发起全面攻击。然而他却并没有这么做,因此想来也只有病死一途了。不过,如果以小说的方式来做其他想像的话,那倒是还有许多其他的可能性。

  接下来的是第三十四位的司马懿。司马懿,字仲达,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虽然是和孔明相对的可怜角色,但是以将军的情况来说,他应该是比孔明更高竿才是,至少他让孔明连一步都无法踏进魏国境内。在孔明死了之后,则是阻止了公孙渊——这是支配魏国的东北部,也就是现在中国的东北地方以至于朝鲜半岛北部一带的大势力。形式上虽为臣服于魏,但实际上根本就是半独立状态。在此司马懿实行了急袭,一击便将之灭亡。虽然好像一句话就将之带过,但以这时的作战指挥看来,可说是形容地非常贴切。总之,这是一场在历史上也不多见的速攻作战。

  接下来是第三十五位的陆逊,这个人光是因击破刘备就足以在历史上留名了。这个人的家族也是代代出文人,除了其子陆抗相当有名之外,其孙子陆机则生于接下来的晋代,拥有非常高的文名,可说是背负着吴国的一族。

  再接下来的是第三十六位的邓艾,这个人乃是灭亡蜀国的人。他越过了任谁都认为无法越过的险恶山地,突然现身于蜀之盆地,而向成都施以急袭。

  在中国大陆国经出版过一份中国历代名将的扑克牌,其中的一张,乃是一位如登山家一般使用绳索从出崖下落的将军,那时我还在想这是谁呀?原来就是邓艾。本来这个人是在魏国担任等同农林大臣地位的人物,然后来转入军事方面,却呈现了天才般的用兵能力。只可惜他在之后因为卷入阴谋而遭杀害。

  此外,这个人也有口吃的毛病,在中国,要举口吃的例子时,大概都会想到邓艾。而因为邓艾的奇袭,也造成了三国之中蜀的最早灭亡。

  陆逊:纪元后一八三~二四五年,吴(今江苏省吴县)出身。为后汉以来的名家,仕吴。当建立蜀国的刘备为了要报关羽之分而进攻吴时负责防备。以后虽然也以对蜀之担为官身份受到重用,惟后来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争战。因此并没有其他武功事迹传世。于二四四年担任丞相,可惜因被卷入当时国内的分裂事件中忧虑而死。

  ——《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关羽:字云长。?~纪元后二一九年。河东解州(今山西省解州)出身。活跃于后汉末年至三国时代。当号称汉之后裔刘备举兵时与张飞一同出仕,以忠义及豪勇为人所熟知。于二○○年为曹操所捕之际,他在斩杀了颜良、文丑以报不杀之恩后再回到刘备身连年故事尤为有名。当刘备于赤壁之战后为吴所捉,与儿子关平一同遇害。对兵士虽然优遇,然对士大夫却显得傲慢,因此有关羽就是为此而失去荆州的说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般的关羽像都是与青龙刀及其爱读的春秋一同出现的,不过,三国时代似乎并没有使用青龙刀的例子,而纸也才刚发明,尚不普及。不过,其豪放忠义倒是抓住不少民众的心,再加了《三国演义》的推崇,因而成为民间信仰之一,其人气为苦于北方异民族侵入的王朝所利用。此外,由于包含其出身地解州在内的山西省商人在明代时活跃于全国之故,因而后来也变质成为商业之神,信仰再度扩大于全国。

  ——《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周瑜:西元一七五~二一○年。庐江舒(今安徽省舒城县)出身。三国吴之将军,同时在音乐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是个甚是教养之人,亦有人称其为周郎。其先祖虽然出仕于汉,然到了周瑜这一代则出仕于孙氏,在平定扬子江下游一带有功。而瑜与孙策之间有感情有如兄弟,他们两人分别娶了乔家的姐妹为妻一事尤其有名。西元二○○年孙策死亡之后,周瑜继续帮助其弟孙权,于二○八年时指挥赤壁之战,阻止了曹操军南下。另外,他也逐也曹操势力平定南郡,其后就以南郡太守的身份驻守江陵。还有,他因对刘备得到荆州而使得势力逐渐坐大一事亦有所恐惧,因此还立下了先得到四川的奇策,惟在进行攻略之前即病死。

  ——《三国志》卷五十四《周瑜传》司马懿:字仲达。纪元后一七九~二五一年。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出身,为仕于后汉的司马防之子。二○一年时当上郡的上计吏,出仕于曹操,曾献上屯田策等诸多政策,在魏国成立后,在二二一年时于文帝手下当上侍中尚书右仆射。在文帝病倒之时,根据遗言,司马懿与曹真、陈群等人一同辅佐其继者(也就是明帝),然不久后他就排除敌对势力而掌握大权。二四九年以后当上丞相,二五一年则成为相国,并被封为安平公,奠立了创立西晋的基础。司马懿的一生虽可说后来都在进行自魏篡夺王朝的政治做准备,但另一方面他也自魏握得指挥军队等大权,于二三五年平定辽东之公孙渊叛乱,并取得朝鲜四郡。在日本以《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的好敌手而为人所知,惟当时的蜀国自知并无回复华北之力,对魏来说,虽是具有威胁,但司马懿却将其完全防御。至于其外的部分,大抵就属《三国演义》的夸张了。

  ——《晋书》卷一《高祖宣帝纪》、《三国志》卷一《武帝纪》邓艾:?~纪元后二六四年,义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出身。年轻时虽然贫困,但从官僚乃至于军事职位中均崭露头角,且由于文官时代的经验,而能够在各种所在进行屯田,确保军粮在战斗时不虞匮乏。于二六三年时以镇西将军、征西将军身份讨代蜀国。当时蜀之国力虽然衰退,然而他以跨越艰险山地之奇袭一举将之灭亡。其后虽以蜀地为基础,进行征吴的准备,惟因专断之行为被怀疑而遭处死。

  ——《三国志》卷二十八《邓艾传》

上一页 《中国武将列传》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