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 | 韩流 | 影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 更新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努努书坊->《新宋》->正文
第三卷 燕云 第七章 江上潮来浪薄天(三)

  一团团阴惨惨的乌云,在初冬的天空中,缓缓地移动着,整个蔡府都仿佛沉没在这些乌云的阴影中一般,感觉阴冷阴冷的。

  蔡京背着双手站在窗边,抬着头一动不动地望着窗外天空中的乌云,仿佛想看透那厚厚的乌云后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他身后,范翔笑吟吟地打量着房中的布置,他似乎是被房中那土漆木架上的陈列迷住了,随手拿起一件海外的奇珍异宝,啧啧感叹一番,便又放回,立马又捡起另一件宝贝来品玩赞叹。一面还不住嘴地笑道:“我怎么便没这般好命?要当官,还是要去杭州……”

  听到这话,蔡京眼皮猛地跳了一下,旋即笑道:“范仲麟你怎么便不想去凌牙门?蔡持正家才叫富可敌国——听说蔡渭这回可是送了一座象牙座钟给舒亶!”

  “那多半是谣传。”范翔笑嘻嘻接道,手里却没有停着,又拿起一座三佛齐的水晶塔来细细端详,笑道:“这可是宝贝。”

  蔡京回过头来,微微一笑,道:“你怎知便是谣传?”

  “我自然知道。”范翔将水晶塔放回原处,一面笑道:“舒亶抓蔡渭,不过是个障眼法。蔡渭是冯京的女婿不假——但舒亶这么做,却只是告诉冯当世,他是被逼无奈的。别人都不知道舒亶与蔡确私交甚好,难道冯京也不知道?”

  “舒亶与蔡确私交甚好?”蔡京倒真的吃了一惊。

  “你道舒亶为何盯上陈世儒这案子?我有日和几个开封府的小吏一道喝酒,才明白此中原委。蔡确有位同年,与舒亶却是同乡。陈世儒案发,是蔡渭托了这位同年找舒亶来报仇,当年陈执中曾经羞辱蔡黄裳……”范翔的眼睛一直在蔡京的陈列上面移动,“你说蔡渭怎么便会被牵连进去呢?这不过是舒亶的苦肉计罢了,做做样子给冯京看。蔡家送过东西给舒亶那自是不用说,但象牙座钟都能传出来,显见是有意为之——若有人借此大兴文章来弹劾舒亶,便上了他恶当。到时候皇上下旨问蔡渭,有没有这事。蔡渭一口否定。从此以后,只怕别人再说舒亶什么坏话,皇上都不会相信了……”

  蔡京目不转瞬地望着范翔,他自然知道范翔现在是石越面前的“新”红人。但直到这时候,他才知道范翔被石越看重,是有道理的。

  “舒亶这点子伎俩……”范翔使劲摇了摇头,终于不再看蔡京木架上的东西,转过脸来,望着蔡京,叹道:“是范公依然犹豫不决。不过,不瞒蔡兄,我倒是挺佩服范公的。扪心自问,这时节还能守正道而不改其志,的确称得上君子的。”

  “那是守小义而失大义。”蔡京却不以为然。

  “何为小义,何为大义,那是很难说的。”范翔笑了笑,却不与蔡京争辩,又说道:“不过以我等之智,亦不必劳神分辩。我只知道石公所持的,便是大义,如此足矣。”

  “正是。”蔡京言不由衷地附和道。

  “既然蔡兄也这么认为,那么事情便好办了。”范翔忽然直视蔡京的眼睛,一面又笑道:“石公之意,范公虽想要守道而亡,我等却不能坐视正人被难,奸小乱国。范公可以做他的君子,小人不妨便由我辈来当好了。”

  蔡京迎着范翔的目光,没有丝毫躲闪,一面也笑道:“仲麟之意是?”

  “蔡兄是个聪明人。”

  “兹事体大。”蔡京笑道:“既非石公亲口所说,又不曾有石公的亲笔……”

  他话未说完,范翔已打断了他:“蔡兄信不过我么?”他言笑晏晏,但话里却是藏针。

  蔡京连忙赔笑,口中却依然有迟疑,“不敢,但……”

  “蔡兄,在下有一句忠言相告——人孰不爱身?但兄身处旋涡之中,便是想明哲保身,只怕亦未必能够!”

  蔡京心头一震,他却不敢担这个“罪名”,连忙笑道:“仲麟莫要误会,我岂是想要明哲保身之人?”

  “以兄之智,必不至此。否则以石公知人之明,又怎么会如此倚重蔡兄呢?”范翔见蔡京神态,又嘻嘻笑道,“石公也是一向夸赞蔡兄有勇有谋,敢于任事的。”

  蔡京见他这样,口中说着“岂敢”,心里却不禁苦笑。他并非是想在这个时候与石越撇清关系,改投门户——他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也不敢心存观望之念——他当然知道,以他此时的资历地位,根本没有资格进行观望。自从熙宁八年起,蔡京便已经将自己的命运牢牢地绑在了石越身上。即使石越一时并不得志,蔡京也是坚信石越终有一天会重新执掌大权的,也知道惟有追随石越,才能替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但是,他的地位越高,自保之心却不免越重。熙宁八年的时候,蔡京不过一绿袍小官,在汴京没有半点背景,也不得人赏识,曾经求见王安石却被当面羞辱,石越出知杭州,对蔡京来说,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自然要牢牢抓住,攀上这棵高枝。那个时候为了得到石越的信任,蔡京是什么事都敢做——“大丈夫不能五鼎食,便当五鼎烹”——蔡京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的决然。而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虽然石越没有推荐他做馆阁,但是不到十年的时间,从钱塘尉,到市舶务,到杭州通判,知州,到太府寺丞,升迁速度之快,也已经是很令人羡慕了。若非石越被闲置了几年,他的升迁也许还会更快些。

  然而做到太府寺丞之后,蔡京却不可避免地也要爱惜自己的羽毛了。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什么都没有的钱塘尉了。他依然会追随石越,但他心里却并不愿意成为石越的开路先锋,一将功成万骨枯,若是石越“功成”之日,他已经成为石越前进路上的枯骨,那么他的追随又有什么意义?

  但这个时候,范翔分明是逼他来做先锋。此时的吕惠卿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又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蔡京只要想想,也会不寒而慄。他想试探范翔,想从他口中,多了解一点石越的想法,甚至是得到某些保证。但是,范翔却没有给他半点机会。

  范翔现在是石越面前的红人,范翔的态度,也即是石越的态度。

  石越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他要率先攻击吕惠卿,如果见效,他便能得到支持;若是无效,那么他就会被无情地抛弃。甚至,也许他就只是石越与吕惠卿交易、妥协的筹码——这亦有可能。

  这个时刻,蔡京知道,其实迟早是要来的。他自从到汴京之日起,就在为这一刻准备。他甚至想过利用司马光。但是他毕竟不敢轻举妄动,却不料还是拖到了今日的境地。

  但他别无选择。

  蔡京暗暗后悔自己一时的妄想,他当然不希望范翔将自己的迟疑告诉石越。他眼珠转了几转,最后停留在书架上的水晶塔上。

  *

  送走范翔后,蔡京吩咐了蔡喜叫人将那座三佛齐的水晶塔送到范府,又换了件便服,只只带了蔡喜一个人,也不叫马车,也不骑马,主仆二人徒步往熙宁蕃坊行去。熙宁蕃坊的商家许多和杭州的海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有一些人是认得蔡京主仆的,也知道蔡京其实也不轻易来这里,因此只要他进了店门,无不奉迎备至。蔡京走了几家杭州有名的大海商的分店,和各家的掌柜喝会茶,叙会闲话,到下午日昳时分,蔡京带着蔡喜,又到了惠民河边上的一家店铺前。

  蔡喜抬头看了看店铺的招牌,笑道:“大人,这犀光斋乃是杭州曹家的店子,曹家的生意……”

  蔡京却只“嗯”了一声,不待他多说,已朝店中走去。不料未到门口,那店里的掌柜早已瞅着二人过来,已是迎到门口,长揖笑道:“蔡大人可是稀客,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蔡京笑着搀起那掌柜,一面笑道:“五郎哪来这些虚文?”

  蔡喜在一边看他们亲热地寒暄着家常,呆得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打小跟随蔡京,算得上是蔡京的心腹,自以为蔡京的事情,他无不知情,不料他与曹家打过无数交道,却竟不知道蔡京与曹家如此熟悉。正愣神间,早有曹家的下人过来,请他进斋。

  这犀光斋蔡喜原也来过,说起来在熙宁蕃坊也是颇有名气的。他早听说过,杭州曹家自从小舍人曹友闻接管家业后,家业便越做越大。曹友闻与石府的几个幕僚交情极深,曹友闻本人与薛奕也私交极好。凭着这些关系和曹友闻的头脑,曹家在不到十年之内,逐步占据了宋朝硫磺、硝石进口量的近三成份额,而且还几乎垄断了整个南海地区的犀制品贸易——当时宋朝本土已经极少有犀牛存在,西夏人曾将自己的一种竹牛角伪称犀牛角,卖给宋人制弓,牟取暴利,骗了宋人整整一百多年。直到恢复灵夏之后,白水潭博物院的学生去灵夏考察,才发现真相。但由此亦可知道,犀牛角在宋朝有多受欢迎。而在南海三佛齐等国,却存在着大量的真正的犀牛。单单是犀牛角,既可以制成真正的宝弓,又是一味极好的药材——可以制成春药,还可以制成犀杯等奢侈品……而曹家通过种种手段,几乎垄断了婆罗洲、爪哇、须文答剌等地的犀制品收购,将之运回宋朝,不仅仅是赚取了大量的利润,更重要的是令得曹家声名大震,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宋朝法令禁止杀牛,而曹家就在婆罗洲购买了许多土地,雇佣宋朝流民与昆仑奴养牛,将牛肉卖给凌牙门的宋人,将牛皮、牛角、牛筋卖给宋朝军器监,从而获得了军器监大量的订单。据说宋朝东南禁军,包括海船水军所装备的每一张弓里,其中都有曹家的利润。不仅如此,蔡京甚至还听到传闻,曹家甚至还在婆罗洲私设作坊,制造弓箭、盔甲,偷偷贩卖到高丽、曰本,连薛奕的海船水军,也曾经悄悄采购过曹家的武器。

  但也因为其与薛奕的密切关系,曹家大部分的产业,也早已转移到了广州。所以蔡喜绝想不到蔡京原来与曹家关系也这么好。难怪曹家私自向高丽贩卖武器,竟然会从来没有被查出来过!要知道从南海去高丽的船只,也是必须在杭州靠岸缴税抽查的。

  他一面在心里嘀咕着,一面已经被犀光斋的掌柜——曹家五郎,请到了后面的花厅里。便见蔡京坐下来后,便笑着问道:“不知令兄目下是在南海,还是在国内?”

  曹五郎笑道:“却是在国内。前些日子接到书信,道是已与陈子柔先生一道回了广州,说好结伴回京。算日子,这两日便当到了。回来之后,必往大人府上拜访的。”

  蔡京笑道:“这倒是赶巧了。陈先生也是久违,定要聚聚。待令兄回来,便请五郎转告,我在张八家作东,请令兄、陈先生、五郎,一道叙叙旧。”曹五郎连忙笑着答应了。

  蔡京见下人端茶过来,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又笑道:“我和五郎便不拐弯抹角了,这回来,却是有些事情——前些日托五郎打听的事情,不知道有没有眉目?”

  曹五郎见蔡京问到这事,轻轻挥了挥手,令下人全部退了出去。这才道:“只怕果真便如大人所料的……”

  “哦?”

  “依在下看来,却的确是有几分蹊跷的。”曹五郎一面说,一面拿眼角瞥了一眼蔡喜,见蔡京没有说什么,便继续说道:“那永顺钱庄,在京师不显山不露水,京师的钱庄少说也有上百家,这一家最多排到九十几位。但据我托人打听,广州至少有五十余家商行借过他们的钱。”说到这里,曹五郎突然似想起什么,告了个罪,竟出了花厅。

  蔡喜这时候已经越发确定蔡京与曹家的关系匪浅了,而且也大概知道了蔡京托曹五郎做的事情是什么事。

  身为蔡京的心腹,他自然知道蔡京当了太府寺丞之后,最要紧的事情是做什么。太府寺下属的交钞局,掌管着交钞的监制、发行、兑换、回收、销毁等事务,是诸部寺监的局所中,最炙手可热的衙门。而这个交钞局的令、丞,乃至录事,无不是当今宰相吕惠卿的亲信。第一任交钞局知事,是吕惠卿的弟弟吕和卿;而现任知事,则是吕惠卿的妻弟方泽,交钞局丞郑元道,也是吕惠卿的门生。吕惠卿自从拜相后,他的弟弟、妻弟还有舅家的人,或者富甲一方,成为巨商大贾;或者夤缘得官,越格升进,个个都是既富且贵。若说吕和卿、方泽、郑元道这些人,守着交钞局这么一个摇钱树,居然不偷腥,那是连蔡喜也不相信。但是,连蔡喜也知道,想抓住他们的把柄,实在太难了。过去那些旧党也不是没有想过可以从吕惠卿的弟弟、妻弟们下手,但却从未抓到过什么真凭实据,偶有弹劾,最后却都是查无实证,反而弄得皇帝都有点烦了。后来王谷倒是吸取了教训,想从一个录事手中找到证据,不料事机不密,不仅将那个录事给连累了,而且还打草惊蛇,令得方泽与郑元道更加谨慎起来。几乎连累得蔡京也无处下手。

  为了找到证据,蔡京可是煞费苦心。蔡京自己是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人,也非常好色,对于汴京哪家店子有什么好吃的菜,哪家勾栏有才艺双绝的佳人,都是了然于胸。而方泽与郑元道,一个好吃,一个好色,蔡京也就投其所好,煞费苦心与他们在酒楼、勾栏“偶遇”,先知其所好,然后让蔡喜收买歌妓、乃至酒楼的博士,探听他们底细。而蔡喜也花了不少功夫,将那些在二人面前得宠的仆人,打探得一清二楚,以期辗转刺探。

  如此费尽千辛万苦,开始得到的消息也几乎毫无用处,比如方泽与郑元道都曾经收过钱庄的贿赂,钱庄给过贿赂,就可以很快很顺利地用交钞兑换到缗钱;不给贿赂,就会被拖到规定日期的最后一天才给你兑换……但这样的“罪名”几乎毫无用处,须知哪怕是交钞局一个小吏,也免不了会收点钱庄的贿赂。但终于有一天,一个被收买的歌妓提供的线索,引起了蔡京的注意。当时正是朝局动荡之时,前任太府寺卿李陶改任鸿胪寺卿,薛向新官上任;偏偏在这个时候,太府寺少卿的父亲死了,丁忧出缺,政事堂下令由蔡京暂时代理其职。便在这个时候,那个歌妓说有一家永顺钱庄的掌柜,三天之内见了方泽三次。而蔡京这些天接触到大量的帐目公文——那实际上也是蔡京唯一的机会,其后薛向与新任的太府寺少卿,根本不给他机会去接触交钞局的事情,但就是这一次,蔡京发现永顺钱庄有大量的用交钞兑换铜钱的记录。蔡喜又奉命查过永顺钱庄,发现这家永顺钱庄在汴京默默无名——汴京一家默默无名的钱庄,最近一个月内兑换交钞的数目达到数百万贯,他的掌柜与方泽关系如此密切,不能不启人疑窦。

  因此蔡京便怀疑方泽和这家钱庄勾结,利用现在各地交钞比混乱的局面,赚取暴利。他们用交钞从交钞局兑换到铜钱,然后用铜钱购买到更多的交钞,再用交钞到交钞局兑成铜钱……如此一来二去,便可以赚取大量的差价。

  但这样的勾当,却是极难抓到真正的证据的。虽然交钞局规定了每个钱庄每个月最高兑换限额,超过限额需要审批。但是审批只需要交钞局知事与太府寺卿的同意便可。之前的李陶也好,现任的薛向也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完全可以猜到的。当你提出来这件事的时候,他们一定能找充足的理由为自己辩护。既使蔡京能查到永顺钱庄拿这些去炒卖交钞,他们也可以将罪名推到永顺钱庄的头上。

  所以,在当时,蔡京便没有叫蔡喜再查下去了。

  现在看来,蔡京并没有放弃这条线索。他显然找到了另外的突破口……

  蔡喜正想着这件事,便听到厅外又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方转过头去,便见曹五郎又来了,他笑着朝蔡京抱了抱拳,告罪道:“让大人久候了。”一面从袖中抽出一张纸来,递给蔡京,笑道:“大人请看,这五十余家商行的借款——虽然在下打听到是个虚数,但大体相差无几——少则数千贯,多则数十万贯。总额将近千万贯!尽管这是七八年间的事情,可这还只是在下能打听到的。整个大宋,除了唐家的钱庄,只怕没有哪个钱庄,能有这样的财力……”

  “便是唐家,那也是十八家商号联合,才能有这样的财力!”蔡京冷冷地哼了一声,一面看着那张单子,嘿嘿笑道:“三分利,五分利……一千万贯,便是三五百万贯的进账!做得好大的生意!”

  曹五郎笑道:“做海商的,风险极高,利润也极大。三分利,五分利也寻常,寻常的钱庄,没有二三分利,也不会轻易借钱给海商的。他们敢借这么大笔的钱,利息高一点,倒是寻常。毕竟有许多账,可能是收不回来的……”

  蔡京知道他说的确是实情。出海做生意,若是平平安安,自然利润极高,但若遇到风浪,别说血本无归,连命都没了。所以钱庄但凡借钱给海商,要么是那家海商家大业大,极有财力,放心得过,要么便是纯粹的赌博。所以正规钱庄利息至少要收到三分,而非正常的贷款,五分乃至七分利,都是有的。

  蔡京自己也不是什么清廉的官员,他看到这张单子的一瞬间,立时便想到吕家是在做什么——挪用交钞放高利货!

  交钞局的交钞并不是一次性发行出去的,而是分批分量发行的,因此交钞局随时有一两千万贯的交钞存在右藏库局备用,以吕家的背景,私自挪用几百万贯完全不是问题。他们将这些交钞通过永顺钱庄,借给东南沿海的海商,赚取巨额利息,等到每年三月查账查库时,再收回来补全。只要贷款时足够谨慎,运气不背到一定的程度,那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而且他们不在汴京放贷,广州等地天高皇帝远,旧党与海商也向来不怎么打交道,也不易引起注意。就算万一引起怀疑,他们也可以很容易地抹掉证据,补平亏空。即使偶尔有几笔账暂时收不回来,以吕家现在的财力也完全可以先补上这笔账!

  想到这里,蔡京仿佛掉进了冰窖中。

  石越逼着他尽快下手,但是方泽们做事,却是如此谨慎。蔡京这边一弹劾,凭着吕惠卿的势力,一个月内能让御史台进入太府寺封账封库,已经是一大胜利了。但有这一个月的时间,多大的窟窿吕惠卿也补上了。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污告宰相,岂会有好结果?

  除非立即封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管三七二十一,封了右藏库局和交钞局的账目和库房——但这里不是杭州市舶务,这里是汴京太府寺!

  他蔡京区区一个太府寺丞,有多大能耐,敢率兵封账?只怕他账没有封成,谋反的罪名倒先将他族诛了。

  但他一样也不敢向石越叫苦。石越可不会听他叫苦,石越要的是结果。

  蔡京看了一眼屋外的乌云,只觉得那云黑压压地就在自己的头顶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

  同一天,后苑。

  “范尧夫……哎!”高太后几乎是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

  陈衍微微弯着腰,假装没有听见高太后的叹息,一面用眼角看了一眼站在另一旁的韩忠彦。不是既亲且贵,高太后轻易是不会在后苑接见一个男子的。赵姓宗室以外,世间有这样的待遇的人,也许就只有这个长得高高大大,性格却有几分懦弱的男子了。韩忠彦也是当朝罕有的既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又能得到太后信任的臣子。不过,这也是因为托了他父亲韩琦的福。听说皇帝还有意将淑寿公主许配给韩忠彦的弟弟。

  但韩忠彦似乎没有因为自己得到这些特别的待遇而让自己变得看起来更象他父亲,他沉默少言,没什么主见,甚至于有点唯唯喏喏。见惯了敢在皇帝面前高声争辩,甚至将唾沫星溅到皇帝脸上的大臣的陈衍,对于韩忠彦的确不是很看得起。即使是内侍,也有许多人比他更有坚持吧?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是唯唯诺诺,但这个韩忠彦,与那个“至宝丹”、“三旨相公”王参政,却似乎有很不相同的地方。

  果然,听到太后的叹气,韩忠彦只是欠了欠身,把头低下,却没有吭声。

  “范尧夫果真不如乃父多矣。”高太后又低声说道。

  这次韩忠彦说话了,“臣也不及先父多矣。”

  高太后转过头,望着韩忠彦,问道:“你觉得范尧夫是在……”

  “是。”

  高太后久久地注视着韩忠彦,但韩忠彦却把头低了下去,避开了高太后的眼睛。高太后仿佛突然被他这个举动逗乐了,忍不住笑了下,道:“吕公著的事,你也办妥了?”

  陈衍的耳朵不觉竖了起来,他有点吃惊地望着韩忠彦。

  “臣已经将吕公著与押送他的使者,一起送到了陈桥镇。”

  “陈桥镇?”

  “驻扎在陈桥镇禁军指挥使,是先父的旧部,为人极是信得过的。而且有太后的懿旨,也断不至于有什么差错。陈桥镇虽然人来人往,但他在乡下有座院子,是不易被发觉的。到时候若要召他们进京,也极近便。”

  “嗯。”高太后点了点头,忽然问道:“你知道我为何要扣下吕公著么?”

  韩忠彦愕然抬头,回道:“臣愚钝。”

  高太后转过头去,把目光转向后苑那一望无际的水池,“我是想保住他的性命。”她顿了下,知道韩忠彦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又说道:“我虽在九重之内,也知道御史台不是什么好所在。这番非比寻常……吕公著一把年纪,进去后,只怕就算出来了,也活不过几天。”

  连陈衍都听出来了,高太后的话里有太多的未尽之意。什么叫“非比寻常”?这话就耐人寻味。高太后显然是有了皇帝会驾崩的心理准备了……到时候要光明正大的除掉吕惠卿,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吕氏兄弟是些软骨头,但只要有吕公著在高太后手上,她就可以随时选择在合适的时候翻案……

  高太后是要给这案子,留下一条尾巴。

  当然,的确也顺便保住了吕公著的性命。

  “太后仁德……”也许除了韩忠彦自己,没有人知道他有没有听懂高太后的言外之意。不过高太后也不在乎他是不是明白自己的意思,“你明天去看看司马光……”

  韩忠彦不由抬起了头,望着高太后。

  “闭门谢客……”高太后摇了摇头,道:“他儿子牵涉案中,被御史弹劾了,他就一定要引嫌避位,非得清清白白才能做宰相……如此作茧自缚……”

  但纵使高太后再怎么样感叹,也不好指摘什么。司马光的做法的确看起来很迂腐,却是宋朝百年来的惯例。而且,这是个好习惯。儿子涉嫌犯法,老子却还在做宰相,还到处会客,审理出来的结果,就算是公正的,那也是瓜田李下,说不清楚。

  许是觉察到自己失言,高太后突然闭上了嘴巴。过了一会,才又说道:“明天你和陈衍一起去。”

  “是。”陈衍连忙和韩忠彦一道答应了。

  他们都没有问高太后想要他们和司马光说什么。

  只要他们两个奉太后旨意出现在司马光府,就已经是一个信号。

  *

  离开犀光斋后,蔡京已经决定暂时不去想这件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了。就算是石越向皇帝告状,皇帝也未必就会轻信一面之词,随随便便在太府寺封账封库……而他原来指望的司马光,却在闭门谢客,连面都见不着。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

  惠民河边上,不知从哪家传来歌女醉人的歌声,沿河的街道上,穿着各色服饰的人来来往往,不时可以看到深目高鼻的番人用本族的语言交谈着,蔡京做了多年了杭州市舶务,也略懂一些简单的夷语,但这里的番人太多,蔡京甚至分辨不出他们操的是哪族的语言。

  身处这充满“铜臭味”的熙宁蕃坊中,蔡京猛然感觉少了许多与士大夫们在一起的束缚,一直紧张压迫着的情绪,竟也奇怪的慢慢放松下来。

  这的确是一个能让蔡京产生亲切感的所在。

  路过惠河民边一座桥时,蔡京奇怪地许多乞丐在桥边排着长长的队伍,几个身着奇怪服装的番人在那里分发着炊饼。

  “那些番人在做什么?”

  蔡喜见蔡京询问,连忙笑着答道:“大人,这是番人的和尚。大人看那边,那些都是番人的寺庙。”

  “和尚?寺庙?”蔡京不觉摇了摇头。他知道朝廷从来没有禁止番人信奉自己的菩萨,也不曾禁止宋人信奉番人的菩萨。但除了道教外,无论是中国的和尚,还是番人的和尚,他都没甚兴趣。他正准备移步离开,却听蔡喜又低声说道:“大人,那不是桑直讲么?”

  蔡京一时没反应过来“桑直讲”是何许人,下意识地便徇声望去,便见桑充国便站在一座番庙前面,他正奇怪桑充国怎么会到番庙来,方移目去看他身边——蔡京立时便被惊呆了!

  在桑充国的身边,跟着两个小孩和三个中年男子!

  蔡京并不认得那两个小孩,却认识其中一个穿着便服的中年男子——现任御龙直指挥使杨士芳!

  蔡京的身体都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机遇?!

  千载难逢的机遇?!

  资善堂直讲与御龙直指挥使、带御器械侍卫身边的两个小孩,还能有可能是谁?!

  “大人?”蔡喜奇怪地望着蔡京,他还没有来得及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便见蔡京已大步向桑充国走去。

  *

  “这里便是番人的寺庙……”桑充国并没有注意到蔡京,他的全部精神都集中到了面前的两个小孩身上。

  “番人和中国一样,也有和尚么?”赵佣好奇地问道。

  赵俟也睁大眼睛问道:“桑先生,他们也有道士么?”

  桑充国笑着望着两个孩子,“汴京的百姓,管这叫番庙,管庙里的番人叫番和尚。不过他们其实不是和尚。”

  “为什么?”

  桑充国望着赵佣,笑着问道:“六哥知道和尚拜的是什么菩萨么?”

  “我知道,是佛祖。”

  “那道士呢?”

  “是老君。”

  “正是。和尚拜的是西天的佛祖,道士敬的中国的老君,可见中国和西天的菩萨原本就不相同。海外的番国,有成百上千,各国都有自己的佛祖、老君,各有各的名字。契丹人就有天神地祗,天神是个骑白马的男子,地祗是个驾青牛小车的妇人。海外的番人,象这个庙,就叫景教,自唐朝起,就从大秦传入中国了,拜的菩萨叫上帝。不过,最近西湖学院有文章说,这个景教,在大秦并不得势,如禅宗一样,只是他们教派里的一个分支,因为在大秦被别的支派陷害,才逃来中国。这也是番人天性残忍好斗,和我中华不同,大宋佛教流派并立,可大家都是拜佛祖,何曾要弄得你死我活……”

  桑充国虽然耐心,说得也很浅显,但赵佣与赵俟到底只是两个小孩,听得似懂非懂,也不耐烦,东望望,西看看,只想进“庙”里头看看,但桑充国胆子再大,却也不敢让他们进番庙中。正想哄着二人离开,便见杨士芳与一个侍卫忽然闪到身前,挡在他与赵佣、赵俟身前。桑充国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便听一个熟悉的声音笑道:“杨兄,长卿……”他转过头去,顿时也怔住了:“元长……”

  蔡京虽然认识杨士芳,但杨士芳却并不认得蔡京一个小小的太府寺丞,见桑充国叫出名字,这才略微放松,用目光询问桑充国。桑充国连忙介绍道:“这位是太府寺丞蔡京蔡元长大人。”

  “太府寺丞?桑先生,便是石越管过那个太府寺么?”赵佣早在后面高声问起。

  桑充国一脸尴尬,一面回答道:“正是。六哥好聪明。”一面望着蔡京苦笑。桑充国自从担任资善堂直讲之后,与程颐的教育风格,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冲突。程颐踏踏实实从启蒙教起,每日里除了教二人识字、背诵、书法外,便是和他们讲一些道学家的处世伦理。赵佣、赵俟举手投足,必要合乎于礼,否则便难免要挨一顿说教。须知程颐以布衣为未来的天子之师,虽然表面上淡然,但却越发地对自己要求严格,格外自尊自重,一心一意想要培养出一个圣明天子来,因此同样也恨不得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赵佣。而宋朝皇室教育也一向甚为严格,赵佣即使贵为太子,也不敢不听老师的话,否则便是挨板子也是常有的事。搞得赵佣、赵俟对程颐非常畏惧。

  而桑充国却对程颐的所作所为颇不以为然。除了识字、书法外,桑充国每天不是给二位皇子讲故事,就是带他们做试验,教的内容也并不限于儒家经典,甚至还悄悄带他们出宫去大相国寺听说书。在桑充国看来,以赵佣、赵俟的身份,能够真实地了解大宋是如何运转的,比什么都重要。他也是有几分痴气的人,因为高太后吩咐过杨士芳等人,要一切都听二位先生,于是桑充国竟不管不顾地,隔三岔五,便带着两个小孩在汴京到处乱逛。到马行街桑家的店子里看人家怎么样做生意;悄悄到白水潭看学生辩论、竞技;去汴河边上看太平车、浪子车运货……也亏得这时朝中乱得一塌糊涂,没有人有心思理会他。

  却不料,夜路走多终遇鬼。终于在熙宁蕃坊,遇见一个朝廷大臣。而且,还是在一座番寺前面!桑充国再书生气也知道,带着储君、皇子去番寺,这是一桩什么样的罪名!

上一页 《新宋》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