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书评

读《长安的荔枝》才知道,扭转乾坤的秘诀不过是做自己

来源:百度百家号 作者:丁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的一首《过华清宫绝句》带我们回到了骄奢淫逸的盛唐。骊山林木葱荣,花草繁盛,回望长安,楼阁耸立,仿若锦绣团团。紧闭的宫门次第打开,不为军报,只为迎可博贵妃一笑的荔枝。

古往今来,我们称赞盛唐,称赞它浪漫主义的诗作,称赞它恢宏壮阔的文化,称赞他经济繁盛,也称赞他制度发达。

但是,这样的盛唐怎么渐渐的就不盛了呢?

繁盛的高层表象下,阴影处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长安的荔枝》告诉了我们答案。

故事一开头,我们就见到了本文的主角:李善德——一个42岁的从九品下的小官,为了在长安拥有自己的家,耗尽18年积蓄不说,还背上了高达三百九十二贯的债务。

不得不说,这个主角的设立真的让人很有代入感。

但就是这样普通的一个底层小官,被忽悠着接下了足以葬送他一家性命的“差事”——六月一日,运送岭南荔枝鲜至长安。

荔枝三日变质,而岭南距长安何止五千里,在众人眼中,这份差事是注定办不成的。但就是这份注定办不成的差事,最终被李善德办成了。自此,我才发现,扭转乾坤的秘诀,原来不过是做自己。

1、做自己是善用自己的所长

大家都知道岭南距离长安十分遥远,但是到底有多远呢?

李善德告诉我们答案:五千四百四十七里。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完成常人不能完成的任务,就要从自身的特长入手,韩十四善交际,杜甫善诗词,而李善德擅长算学。

因算学出众,他才被州里贡选到国子监,也正是因为算学出众,他才能以明算科及第。运送荔枝,他当然也要从算学入手。

二月初春,他踏上了亲自丈量长安-岭南的旅程,白天埋头狂奔,晚上研究驿路。到达广州后,又马不停蹄的研究荔枝保鲜之法。

光算还不算完,他根据各种保鲜之法的特点进行组合,设计了四条各有优劣的路线,派出骑手亲自实验,他自创的脚程格眼,清晰明了,连胡商都忍不住请教。

可以说,最后荔枝运送的成功离不开李善德算学的功劳。

2、做自己是忠于自己的信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这个信仰不仅仅局限于宗教、传统,而是在人生的岔路口指引我们选择并继续前进的明灯。

李善德的信仰是:“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信仰支撑着李善德从长安出发,没有折柳,无人送别,单人单骑踏上前往岭南的道路。

信仰支撑着李善德在经略府袖手旁观下,与胡商合作,先后两次派遣骑手实验最优路线。

信仰支撑着李善德拖着孱弱的身躯,亲自跟随骑手上路,亲身考察沿途的每一处细节。

在接下这个催命符般的差事后,他有许多种选择,他可以早早签下放妻书,避免连累妻女,他可以进行最后的狂欢,仗着谕旨横行无忌,他也可以借着“荔枝使”的名头,大肆敛财,许多人都是这么做的。

然而,他没有,幸好,他没有。

他将满身精力都投入到如何运送荔枝鲜的目标当中,他将所有积蓄都投入到如何运送荔枝鲜当中,任务如此艰难,但凡他有一点私心,一骑红尘荔枝来的历史奇迹都无法发生。

3、做自己是保留自己的赤诚

在对待他人方面,他一直保持着以诚相待的初心。

初见胡商苏谅,面对其自来熟的敬酒,剥瓜,李善德没有坦然受之,他甚至感觉不大好意思,面对胡商所图甚大的交易请求,他也没有狮口大张,而是根据自己需求报出有零有整的预算。或许在许多老油条看来,这样的表现过分青涩,但正是这份青涩让苏谅说出:“你我虽然相识日短,而且是以利相交,但和你一起做事,实在是舒服、踏实。”

正是这份赤诚,才能让苏谅不仅下定决心提前在他身上压下重注,还牢记他的生辰计划与他庆祝。

初见峒人阿僮,李善德行着叉手礼尊称“姑娘”,虽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跟着阿僮钻进林子像个小杂役一样帮着放线做活。

自此,他才能从峒人口中得知荔枝物性的细节,才能知晓三月底即可采摘的荔枝品种“三月红”,才能得到“你别摘下来啊”这个关键的保鲜“窍门”。

前者为他提前试验转运流程提供了可能,后者为最后的成功转运争取了关键的时间。

初见林邑奴,这个奴隶正被人抽的鲜血四溅,哀声连连,李善德并没有因此目露鄙夷,在喝酒的时候还不忘递给他一碗,并嚷嚷道:“我们有什么区别!都忘了,都是好朋友。”

虽然不可否认酒性上头的因素,但是内心若无此想法,又怎么作出如此姿态?

正是这份赤诚的初心,让李善德在后续的刺杀中换下一条命来。

4、做自己是保留自己的初心

多少人初入官场时都是一心热忱,满腔抱负,然而见识到上层的繁华,官场的腐败之后,还有几人能保持这样的初心。

李善德做到了。

任务完成之前,面对屠刀临头的威胁,李善德可以丝毫不怵的向杨国忠讲述荔枝转运的法子,结合试验详细解说,成功取得杨国忠的帮助。

在任务完成之后,面对杨国忠的利益许诺,他也不忘过程中见到的层层加码,费用下放。

“天下钱粮皆有定数,不支于国库,不取于内帑,那从何而来?只能从底层榨取,从附户征派。取之于民,用之于上,谈何不劳一文?”

他的初心支撑着他直面愤怒的权势,与之摊牌,瘦弱的身躯里爆发出的能量,震撼的堂堂卫国公都不敢动弹。

他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不,他早预料到了,但是他仍旧这样做了,这是他无法违背的初心,如果不做,就是他无法排解的心病。

他的长处、信仰、赤诚与初心支撑着他完成了运送岭南荔枝入长安这一神话版的壮举,扭转乾坤,给他递上来一条升官发财的康庄大道。

但同时,也是这些特质让他无法忽视成本摊派给民众带来的苦难,也无法无视这些苦难,流放岭南似乎是命中注定的灾难。

但一年后,安禄山叛变,长安沦陷。

有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李善德到底凭做自己扭转了乾坤,走出来光明的未来。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