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的最早几部武侠小说之一,就是《神州奇侠》系列中的《江山如画》。那时候找书很不容易,故事读到一半戛然而止,遗憾却也意犹未尽。尽管如此,我还是深深爱上了那个世界,觉得那群骑马闯荡江湖的少年真是太帅了。
多年后终于读完了整部系列。带着童年的滤镜再次看完全篇,感动依旧,只是感触更深。当年还写下这篇书评来纪念,如今贴出来重温一遍,却发现那时写的几乎都是情绪,是完全不加掩饰的抒情。
重读《神州奇侠》的最后几章,忽然意识到:年华,原来早已在无声中流逝。失去的人已化白骨,活着的人仿佛也只剩躯壳。
那一年,浣花溪畔,有个叫萧秋水的少年,眼里有星辰,骑着骏马,和一群好友,从川中一路奔赴襄樊。只为一首诗、为祭奠逝去已久的英魂。鲜衣怒马,无限江山如画。那时,江湖的腥风血雨、国家民族的重担,似乎都离他们还很远。
可很快,他们便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江湖与国家的巨大纷争之中。一个又一个人离开了——唐柔走了,邓玉函走了,铁星月走了……那些曾高声叫着“老大”的少年们,就这样一个个离开了。雪漫天地,唐方远在天涯。也许不过十年,也许更短,但萧秋水已经老了。眼神再不似初见那般清亮,茫茫天地间,再没有一条路可以让他回头。国将破,逝者不可追。
温瑞安最擅长的是气氛营造,却不擅长把控大局,这一点远不如金庸。初看《江山如画》《寂寞高手》,确实惊艳。但通读全书后,总觉得情节发展略显支离破碎,转折之间常常过于粗糙。比如《天下英雄令》的设定,一开始讲的是狄青,后来却突然变成了岳飞,前后衔接让人摸不着头脑。人物武力值设定也令人困惑——万里平原竟能一招击败天下第一的赵师容,实在令人难以信服。
结局收得也太急促,没有一点心理准备那么多人的人生就被草草画上句号,让人有种听了场精彩大戏却落得虎头蛇尾的遗憾感。
人物塑造上,温瑞安又不及古龙。他偶尔能写出令人惊艳的心理描写,但多数时候缺乏细腻的刻画,导致人物形象始终难以丰满、难以令人真正共鸣。
不过,在渲染氛围这件事上,温瑞安的确无人能敌。丹霞山的黄昏山雨、夜晚客至的悄然;关帝庙外寒鸦点点的凄清月色;柳随风临终时那句:“柳丝拂在江南岸,那边,这边已经欲雪了。” 一句话,便写尽了生命无常。
就此而言,他毫无疑问是个天才的诗人。
整个《神州奇侠》中,最让人倾心的,恐怕就是柳随风了。他是权力帮的总管,白衣飘逸,温润如玉,行止之间都是江南烟雨气质。他游走花丛,偏偏心里只装着一个人,一个注定得不到的人。
李沉舟说:柳随风从不对女人动粗,实在无法解决,他宁愿杀了她,也不愿出口伤人。他是最有风度、也最残酷的爱人。他曾在泥泞街头被唾弃,也曾在长辈面前低眉顺眼,但始终像柳枝般柔韧,从不折断。
他为证明忠诚,选择在将雪未雪的深秋里死去。李沉舟握着他的手,回望往昔种种,终于明白自己要独自走向未来的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曾年轻,曾拥有明亮灿烂、无忧无虑的日子。但李沉舟仿佛从未年轻过。你能想象他双手后负站在波涛汹涌的江上一叶扁舟,却很难想象他骑马奔跑在江边的模样。他从一开始就站在高处,冷眼看尽风云变幻,未曾拥有少年的轻狂与快乐。
《神州奇侠》里有太多死亡、背叛与不信任。有时是身不由己,有时是私心欲望。那些死去的人渐渐被遗忘,而活着的人却要背负民族大义、奋力而行。满面风霜,却看不到未来。因为历史,终究无法被改写。
多少英雄好汉,在历史洪流中仍显渺小。所以——
不如就留在那段如画江山里,骑着骏马,和一群朋友,走过一段如风般的少年时光。
悲莫悲,喜当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