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常说“无巧不成书”,但巧合一旦太多、太刻意,反而就显得不那么“巧”了。
真正精彩的巧合,应该是那种恰到好处、天衣无缝,让人读到某一刻恍然大悟、猛然惊觉:“哇,好巧!”而不是角色刚出场,你就已经猜到了他们的结局,那就没了悬念,也少了很多阅读的趣味。
比如书里木代的多重人格设定,说实话有点“说起来很吓人,做起来很平淡”的感觉。全书看下来,她的人格分裂并没有呈现出什么明显区别,反而让人有点一头雾水。
书里罗韧有一句话挺戳人心的:“也许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大病院,人可以分两种——这辈子发病的,和还没发病的。”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荒诞,却也很现实。
每个人心里或许都有某种“人格分裂”。只不过,有的人一辈子都没遇到能激发它的契机,而有的人,在某个极端时刻,那一面就爆发出来了。于是人被区分成了“正常人”与“精神病人”。
现实中也常常这样:看起来温文尔雅的人,可能内心狠得很;表面上自信光鲜的人,可能内心极度自卑;就像木代,一面拽酷到底,另一面却又像个受伤的小女孩。她好像什么都不在意,却又极度依赖身边人,情感非常细腻丰富。
人的内心太复杂了,外在表现也因此千变万化。如果这也算是“分裂”,那大概我们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是分裂的。
另外,有个很有趣的小发现:尾鱼好像真的很爱写大公鸡。
这本有曹解放,《西出玉门》里有镇山河、镇四海。每一只都像个“鸡精”——不是调料,是鸡中精英,不但聪明通人性,关键时刻还像天使一样降临,救人于水火,甚至比人类还靠谱。
我一度觉得,尾鱼笔下的神棍靠得住程度排名:一是天命,二是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