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说我看了两遍。
第一遍花了大概18个小时,看完“完结”两个字的那一刻,心里真的一颤——这是我第一次真情实感地喜欢上一个小说角色。卫韫太完美了,几乎完全契合我心中对“理想之人”的所有幻想。
于是我不甘心,看完一遍后又刷了第二遍。可还是不够,我又买了实体书。
读小说的时候我代入感特别强,看到楚瑜,就像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她在感情上很拘谨,不敢,也不太愿意去爱人;她在情感上很有分寸,放不下,舍不得让家人或朋友以身犯险,所以宁愿自己冒险,就像她愿意亲自守凤陵一样;她表面上看起来坚强,其实内心藏着很多事;她向往自由,也不忍看到忠烈之士被埋没。
就是这样的设定,吸引我一直看下去。
而小七,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爱得坦坦荡荡,不怕流言蜚语,不计一切后果,愿意为她犯险,用性命去救她——哪怕敌我兵力悬殊,没有粮草补给,哪怕朝堂上昏君用她的命逼他出兵,他也从未畏惧。他敢作敢当,自信自强,知恩图报,重情重义。
但最打动我的,是他对楚瑜的尊重。他从不勉强她,而是一步一步用温柔打动她。他愿意慢慢地,将阳光一点一点洒进她心里的黑暗。
整本小说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七那句:“我不会勉强你,我想让你慢慢习惯我的拥抱,每天多喜欢我一点。”(原文可能有出入,但大意如此)
就是这样的深情,让楚瑜的心慢慢被填满,也终于愿意放下戒备。
这本小说的设定我很喜欢。男女主双商在线,重情重义、恩怨分明、临危不惧。两人之间相互信任、并肩成长,没有为了“虐”而强行制造误会,所有情节都推动自然、节奏适宜。
小说融入了大量家国大义的情节,战争描写得很细致,人物也写得很丰满。除了像姚勇、张辉这种纯粹的反派之外,几乎没有让人讨厌的角色。
比如赵玥,他从世子沦为阶下囚,被爱的人救出后,成为她身边的“面首”之一,是被人不屑一顾的存在。但造成这一切的,是他深爱的人的兄长与父皇。他的悲剧很明显。但他为了一己私仇,不惜勾结敌军、导致七万忠魂战死,这是不可原谅的。
他登基之后做了很多错事,但他对长公主的感情始终没变,长公主就是他的底线。这个人物并不脸谱化,他是个活生生的人。
阿瑜,是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没有之一。
她三观极正,有自己的原则,也有担当。她愿意用一己之身去守护整个大楚的风骨,她爱卫韫,却不会让爱情凌驾于正义之上。
为了不影响卫韫的名声,她甘愿背负恶名,暗地插上带有“瑜”字的旗帜,承受所有舆论压力,也不让卫家军被牵连。被柳夫人发现感情之后,她选择主动离开。不是放弃,而是为了将来可以更好地在一起。
她重情重义,为了救哥哥愿意主动请命守城,为了救卫韫不惜深入敌营。
她不是那种被困在宅斗里的小女人,她的心在家国社稷之上。她心思缜密,却从不用那些城府去算计亲人。
她对妹妹楚瑾非常好,从来不小肚鸡肠。她对爱情的态度,也极其符合我的审美:爱就是爱,不爱了就说清楚,不欺骗、不拖延、不纠缠。她对小七是全心全意的爱,但她也始终保持理性,不会在爱情中迷失,也绝不轻言放弃。
全书最让我意难平的角色是卫珺。
虽然他的描写不多,但从寥寥数语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温柔坚定、有担当、有原则的翩翩君子。
阿瑜回忆起他时说:“这个人怎么这么老实,都成亲了还称我楚姑娘。”看到这里我直接泪目。
这么真诚、温暖的一个人,最后却死于非命。太可惜了。
还有楚瑜前世的哥哥楚临阳,一个人死守凤陵城三个月,直到卫韫带兵赶到,城中已无一人。他站着死在那里,尸体守了凤陵三个月。
所幸,这一世他没有再去凤陵。这一世是Happy Ending,但我还是意难平。
前阵子看到《山河枕》要翻拍成电视剧的消息,我心情很复杂。
当初看小说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一边看一边幻想它如果拍成剧会是什么样子,但心里又真希望别拍了——因为我实在想不到有谁能演出小七和阿瑜的感觉。
家国题材的小说,只要选角和制作不慎,很容易失了味道。我看了一些B站上的剪辑,演员演技都不错,但个人觉得就是不贴脸。光线买了版权,质量还是有保障的,希望不要魔改吧。
小声说一句,喜欢的小说被翻拍,对原著粉来说,真的是一件心里很难过得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