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书评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来源:豆瓣 作者:乏味

当年贤昌馆中,先生讲到张巡。学生们议论纷纷,皆认为“仓皇之罪轻,复兴之功重;食人过小,守城功大”。

唯独禾晏一人回道:“执剑之人,更应明白剑锋所指何处,是对敌人,还是对弱者。我绝不向弱者拔剑。”那时,身后一位假寐的少年微微睁眼,望向春光明媚的窗外,轻轻笑了。

世人多向上攀登,可这个“上”,高远难尽。一路跋涉,历尽艰辛,站上更高的山崖,却往往早已忘了最初脚边那一簇小小的野花,忘了自己为何出发。

有人寒窗十年,苦读“以百姓之心为心”,学“危而不持,焉用彼相”;一朝金榜题名,却身陷官场,衡量是非已有了新的标尺。他们曾在年少时信誓旦旦,要报国济民、垂范后世,可人至中年,又有几人仍记得那句“正以处心,廉以律己”?识得了乾坤之大,还能因一片绿草欣喜?久居庙堂之高,还能对街头饥民心生怜悯?

我读完这本百万字长篇,有太多故事刻进了心里。

晏晏与肖珏,是彼此生命里那一轮最美的月亮;柳不忘与穆红锦,终究没能绕开命运的残酷;禾二太太甘愿赴死,只为护住两个女儿;楚昭温文尔雅的外表下,是被折磨至极的冷漠灵魂,却仍存一丝隐秘的柔软;游花仙敢为爱赴死,后来也敢为自由挣脱;小小的禾家,是禾晏最初感受到亲情的地方;凉州卫的兄弟们,阴阳两隔之时,还能在柳树下对饮两碗酒;贤昌馆中一众少年,曾学文礼弓马,曾义气护友,曾一起大声说过:“她是我们的朋友。”

书读至此,我竟真的在其中看到了令人热血沸腾的人物共性。

燕贺,为救部下中毒,也不曾停下冲锋的步伐,战至最后一刻;贤昌馆的老馆长,死谏主战,诵《正气歌》后撞死于宫前;看似吊儿郎当的林双鹤,为救瘟疫中的百姓披麻戴孝、奔走前线;一众少年,为护一位女子,在金陵城中奔走怒吼;曾在友情与家族间抉择失败的杨铭之,最终扔掉仕途,只为做个正直之人;传言中冷酷无情的肖珏,为二十三名亡女子筑起乘风台,盼她们来生自由;而禾晏,在无数身份枷锁中,一步步负重前行,练功成伤,翻烂兵书,从尸堆中摸爬滚打,终成战无不胜的女将军。

可即便如此,她依旧挡在女俘虏前面,拔剑护她们一命。她说:

“你若让那些女子也如我一般,见过凉州卫的雪,济阳城的水,大漠长月与江海山川——你说,她们还会不会甘愿困在宅院争风吃醋?还会不会沾沾自喜,麻木愚昧?……因为她们知道,一旦有了‘选择’,她们绝不会甘当后宅中的花瓶。那些优秀的女子,会成为将领、侠客、文士、幕僚,与男人争天下风采,而他们——未必赢得了。”

少年时,我们读书,满怀理想。可岁月久了,有人说:“没办法的事”;有人笑:“你年纪这么大还天真”;有人劝:“你该衡量利弊”;有人远离:“英雄谁爱当谁当”;有人反对:“这与我们无关”。可总有人,愿做那个“笨蛋”——不计后果、不屈不挠、死磕到底。他们或许曾迷失,却始终走回正道,依旧记得少年誓言,未被世道磨去锋芒,反而愈加透亮。

他们见识过离奇百态、百样人心,也走过天南地北,登过金殿玉宇。今日可在街头与人对饮,明日便受封天子之赏。但他们仍会为小孩买糖葫芦,为一卒包伤口,因一颗红石榴而笑逐颜开。

当年围猎,禾晏连弓都拉不满。肖珏在林双鹤劝说下,将一只受伤的兔子赶至她眼前。她蹲下身,为它包扎伤口后轻轻放归林中。那一刻,肖珏知道——他们是一类人,都是“绝不向弱者拔剑”的“笨蛋”。

故事的结尾,终有圆缺,但大多善恶有报。可故事之外的现实,并无这般幸运,太多良善者困苦难行,太多狡黠者锦衣玉食。

但那群“笨蛋”,仍会义无反顾地向前。他们记得为什么出发,不为功名,不为利禄,是为了看那壮阔无边的天地江河,也为了这天地江河间,每一簇迎风而生的小草和绿芽。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