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喜欢看悬疑小说的人,除了关心剧情够不够精彩、人物有没有立住之外,最在意的,大概就是故事的逻辑性了。
要是遇上那种开头写得特别玄乎,看起来格局巨大,结果结尾根本圆不回来,全是天坑,就真的会让人读完心里发堵,毫无爽感。
但尾鱼的悬疑故事,从来不是那种“虚晃一枪”。她的主线是层层推进的,副线也清晰明了,和主线紧密衔接,构建出了一个完整又庞大的故事世界。
就比如《七根凶简》这本书,她一口气从春秋时期老子出函谷关伏魔讲起,又引入了墨家钜子、灭星君、明代的除魔五人组,一路铺垫到现代丽江酒吧的五人组大战东南亚巨寇,草蛇灰线,铺了整整几千年。
整个故事是闯关式结构,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谜团和高潮,层层递进,最终拼出一个完整的上古奇谈。
了解尾鱼作品的人都知道,她写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她会在你根本没留意的小细节里埋下伏笔,然后等你读到后面才慢慢抽丝剥茧地揭开。
而等你把整本书读完,再跳出来回头看,会惊觉那些看似随意的片段,其实全都环环相扣,逻辑缝合得天衣无缝。你不得不佩服:她从动笔开始,心里就已经画好了一张巨大的路线图。
比如,二十年前落马湖渔线人偶灭门案,看似是单独的一个故事,实则是串联整个主线的起点。
五个原本互不相干的人,因为这起案件,命运交错,组成了一个并不情愿的“除魔小队”。
一个功夫了得、娇憨可爱的小姑娘,一个离家出走、当过雇佣兵的浪子,一个嘴贫心软的老骗子,一个当过小偷头目的胖子,还有一个喝完酒非得摔碗的二货。
他们一边打打闹闹,一边卷进了越来越多的灵异案件。这些看似无关的事件,后来都指向了一个核心——七根凶简。
原来在遥远的上古时期,人类犯下了七宗罪,冤气冲天,老子为压制其戾气,化为七根凶简,用凤凰鸾扣封印。每隔数百年,这些凶简就会蠢蠢欲动,而只有五种属性(金木水火土)的人才能再次完成封印。
五人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恰好是这五种属性之一。这哪里是巧合,分明就是命中注定。
他们从一开始的“这关我什么事”到后来的“我罩你”,从彼此试探到相互扶持,在一场又一场危机中结下深厚的情谊。明明是一路向死的旅程,却被他们搞得热闹又温暖。
而在“除魔”的过程中,他们的家族秘密也被一只无形的手逐渐揭开。有的痛彻心扉,有的惊心动魄。
读这本书的过程,不像在“读故事”,更像是在“进入一个世界”。你站在故事外,窥探他们的命运;你也走进故事里,和他们一同经历。
越往后读,越能感受到那种命运无所逃避的压迫感。但也正是在这种压迫之下,每一次“转机”才显得更为珍贵。
当然,《七根凶简》厉害的不止是悬疑和设定,我其实更愿意把它当成一本“不一般的言情小说”来看。这……大概也怪尾鱼太会写了。
她的书在晋江的分类是“奇情悬疑”,但真正吸引人的,是她能把悬疑与感情线写得一样精彩。你一边为凶简的真相揪心,一边又因为主角的情感波动心跳加速。
就比如这一段:
“罗韧一只手绕过木代的身子,搂过她,手掌在她背上一压……锁骨处忽然一温,罗韧已经吻在她纹身之上。”
才几句话,木代在恋人面前的少女感就立住了。不用说太多,读者已经心领神会。
更难得的是,这本书里的角色不脸谱、也不工具人。哪怕是一个龙套,也会有自己立得住的细节。你会因为某个人一句话、一件小事而记住他,然后慢慢发现:原来,是这些过去构成了如今的他。
尾鱼总是在不动声色中展现人物的立体感,有时候用一个回忆,有时候用一句对白,轻描淡写,却回味无穷。
她的写作节奏也非常独特——不急不缓,按自己的方式讲故事,但你就是会愿意一直看下去,因为她笔下的“奇异世界”太真实、太有趣了。
也许这和她的生活方式有关。尾鱼是那种说走就走的作者。写《怨气撞铃》时她去西藏,写人与信仰;写《七根凶简》时,她把故事背景放进祖国大江南北,融合历史与民俗。
她不是坐在家里查资料写幻想,而是真正走过、看过、感受过。这种“走过世界再写人间”的作家,不多了。
所以这本我看完之后到处安利的《七根凶简》,是真的值得读者花时间读下去的一本作品。你喜欢悬疑?它有。你在意逻辑?它严丝合缝。你想嗑糖?它甜中带刀,刀中含情。
这不仅是一场热血除魔之旅,也是一段人性深处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