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父母辈的影响,我一直挺喜欢看谍战剧,但说实话,之前从没读过谍战小说。直到上海书展前夕,在看到这本《千里江山图》同时拥有“上海发布推荐”、“茅盾文学奖”和“宋人王希孟同名画作”三大buff加持,我便毫不犹豫地把它列入了购书清单。
在豆瓣上看到不少书友说它不如麦家的作品。因为我没读过麦家的小说,也是第一次接触孙甘露先生的作品,所以不敢贸然对比,但想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说说这本书的感受。
整个阅读过程非常畅快,节奏紧凑、情节连贯,故事张力十足,一不小心就会看入迷。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沉浸式地读完一本小说了,上一次这么上头,还是在看《人民的名义》的时候。
小说主要聚焦在1933年冬,“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的六年间。我党地下组织与国民党军统之间的明争暗斗环环相扣,围绕中共中央从上海转移至瑞金的“千里江山图”计划展开。恰好我今年暑假加试历史,又先后参观了衢州江山戴氏故里和宁波奉化蒋氏故居,对于军统那段历史多了一些了解。读书过程中,感受到地下党员的冷静、果敢与缜密,真让人肃然起敬——那种心理博弈和意志力,真的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孙甘露先生在语言文字和细节描写上的功力非常扎实。整体画面感很强,特别是一些描写上海冬夜肃杀氛围的段落,写得极为出色,甚至让我觉得完全可以拿来当高考阅读理解题分析了。
当然,全书也并非没有遗憾之处。结尾略显仓促,部分情节转折比较简单,有些逻辑细节也略有瑕疵。另外,人物的塑造上稍显单薄,不够立体。如果你期待大量推理、识别间谍的桥段,那可能会觉得不过瘾,缺少那种一锤定音的爽感。
但瑕不掩瑜,作为一部聚焦历史与谍战题材的作品,它仍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小说。希望未来翻拍的同名电视剧不要本末倒置,能忠实还原原著的精髓,不要浪费了这部作品的文学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