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知道紫金陈,大约是在2016年。那时我为了减肥,每天在健身房做枯燥的基础训练,习惯在训练时用手机外放喜马拉雅的有声书来打发时间。某天,一个故事吸引了我:一辆载满工商局员工的汽车,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神秘消失,警方调取了全部监控,却始终找不到线索。我躺在瑜伽垫上,一直在琢磨那辆车是怎么消失的,却怎么也想不出。好奇心被彻底激发了,我嫌有声书进度太慢,便上网搜到了这本书——《代上帝之手》,作者名叫紫金陈。
我一口气读完,然后又找来了他当时已发表的《逻辑王子的演绎》《化工女王的逆袭》《物理教师的时空轨迹》(这三部与《代上帝之手》构成“高智商犯罪”系列),以及《无证之罪》《坏小孩》。
接触他的作品之前,我的悬疑小说阅读并不多,主要是东野圭吾和一些国内大家耳熟能详的几部作品。紫金陈的文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与以往读到的国产悬疑小说很不一样。他语言简洁利落,不故弄玄虚,逻辑清晰,节奏分明,有种阅读东野圭吾的既视感。从气质上来说,我觉得他是国内最接近东野圭吾的作家。
为什么我会将东野圭吾视为悬疑小说的天花板?一是我在他尚未在国内走红时就已成为他的读者,对他始终勤奋且不妥协地尝试多元题材感到钦佩;二是他的畅销程度。当年图书畅销榜前十中,往往有四五本是他的作品。畅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尤其当是多个作品同时畅销时。
当然,紫金陈的作品并非没有瑕疵。作为读者,你在畅快阅读完《高智商犯罪》系列之后,可能会觉得这是本爽文,有些戾气;你也可能吐槽《坏小孩》文笔太直白;甚至会觉得《无证之罪》中能看到东野圭吾的影子。
读者要评价一部作品,其实无需了解它的创作背景。但在认真评论时,我认为有必要稍加了解其时代环境。毕竟历史在不断推进,就像我们今天看iPhone 11,回头再看曾经惊艳的iPhone 4,难免觉得不那么美好了。
“高智商犯罪”系列写于2012年,初出于天涯论坛,是彼时失业青年紫金陈的“创业计划”。他曾尝试求职、学技能,但都未果。最终选择了悬疑题材,是因为玄幻等赛道竞争太激烈。其实他在这之前也出版过几本书,并非贸然闯入写作行业。他研究了数本畅销作品后,启动了这套后来自带口碑流量的“高智商犯罪”系列。身为一个新人,想在当年如汪洋大海般的网络小说中脱颖而出,必须满足两个关键点:一是“爽”;二是要成为网民情绪的发泄出口。他就像一位产品经理,在设定诡计和情节框架的同时,精准嵌入了这两大元素。彼时天涯正值鼎盛,四部小说的持续创作最终帮助他成功出圈。
那个阶段的紫金陈,最让我佩服的不是他写了四本小说,而是在婚后无收入、每月仅给自己五百元生活费的状态下,还能坚持写作。他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来自生活的焦虑、与同龄人的落差感、浙大毕业却求职无门……如果写作失败,他该怎么办?
我认为,支撑他走下去的,不只是一个作家的执着,而是一个创业者的信念。他熬过来了,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这桶金,并非真金白银,而是大量喜爱他的读者。对作家而言,读者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只有拥有真正愿意为你买书、安利你作品的人,才可能倒逼影视公司购买你的版权。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高智商犯罪”系列不适合纸质出版或影视改编。也许正因如此,也许是产品经理紫金陈觉得“产品升级”势在必行,于是他写出了“推理之王”系列:《无证之罪》和《坏小孩》。这两部作品显著减少了网络风格,更加靠近主流出版市场,首次未在网络连载,而是直接出版发行,也取得了不俗成绩,既稳固了原有读者群,也拓展了新的读者圈层。我就是那个时候入坑的。
2017年,紫金陈出版了“推理之王”系列的终章——《长夜难明》。这部作品至今仍是他豆瓣评分最高的小说,也被豆瓣官方评为“2017年度十大高分图书”,堪称其代表作,更是当今国产社会派悬疑小说的巅峰。
这部作品究竟好在哪?你可以说它书名取得好,“长夜难明”一语双关,意蕴深长;可以说它有社会厚度,甚至预言了几年后的现实案件;也可以说它令人唏嘘,探讨了正义与使命的边界。而我觉得,它好在《长夜难明》终于完整地呈现了紫金陈心中的“普世价值”:对良知、正义、法制社会的渴望。《坏小孩》里的朱朝阳虽可怕,但你不认识他,他就伤不了你;《无证之罪》里的凶手也只是个例。但《长夜难明》中的“恶”,则像一张巨网,笼罩我们身边。而敢于与恶抗争的,也正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出于良知,敢于向恶而行,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才是最让人动容之处。
同年下半年,《无证之罪》的影视剧在爱奇艺爆红,紫金陈受到空前关注,读者们自然也对他的下一部作品充满期待。但一个作家能否接连写出代表作,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优秀的作品和作家之间,有时也需要“缘分”。
2018年中,他出版了《追踪师》。这是他首次与磨铁合作,作品风格与以往差异明显。虽然被宣传为“电子刑侦小说开山之作”,但口碑却不如预期。有读者评价“人红了写什么都能出书”,也有人说他江郎才尽。但我读完后,反倒觉得这是一本有“喜剧成分”的类型小说,更偏向娱乐取向。《追踪师》口碑不佳,可能是因为它与读者对“紫金陈”的既有期待之间产生了偏差——想看文艺片的观众被安排了一场爆米花电影。也有人说是转型之作,而我认为它更像是“回归之作”。因为从某些段落中,能感受到他创作时的“快乐”,那种情绪虽不多,却很独特。可惜案件设定较弱,逻辑也略显单薄,最终让这种情绪的光芒被掩盖了。
这种“快乐”在他刚出版不久的《低智商犯罪》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尤其是第五章,张一昂与同事围绕嫌疑人画像的互动,妙语连珠、设定精巧,读来令人会心一笑。这种“笑果”不是靠几个段子达成的,而是基于完整情节节奏和角色塑造的自然累积,属于真正带点智趣的黑色幽默。几乎每一章都有这样的时刻。
所以我认为,《追踪师》《低智商犯罪》并不是“转型”,而是他回到了创作的原点,用最自然的方式把自己想分享的东西传递给读者。《低智商犯罪》比前者更成熟,故事线更复杂,节奏更紧凑,个人风格更强烈,毫无疑问是一部更加完整和精彩的作品。但它仍可能招来挑剔,因为偏离了部分读者对“紫金陈风格”的固有认知。
对一个作家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是每一位真正愿意为你买书的读者。有了他们,才有你作为作家的立足点。但作家与读者之间应当保持一点距离。这不是疏离,而是一种坚持,是对创作个性和题材选择的尊重。作家不是读者的“跳舞鞋”,而读者也不能强求作家一直不变。我们总希望口味不变的“肯德基鸡翅”,但对一个有追求的创作者来说,不断尝试新口味才是进化。
紫金陈下一部作品据说将是科幻背景下的犯罪推理。我相信,浙大毕业的他完全有能力驾驭这个需要理科思维的题材。也许到时候,还是会有读者说:“这不是我认识的紫金陈。”但更多人可能已准备好接受一个敢于离开舒适区、不断寻找表达主题的他。
毕竟,我们不会忘记,八年前那个什么都没有、孤身一人、用产品经理的方式在天涯论坛连载小说的青年,正是他用那几个故事,一点点走到了今天。
所以当他决定尝试更多方向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不妨放下过往的期望,怀着“听一个好故事”的初心,去迎接他的下一个作品——无论是喜剧,是科幻,还是社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