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说的文笔嘛,只能说“还行”。作者不是那种刚出道的生涩新手,起码语句通顺、架构完整,勉强算得上及格水平。说实话,这几天我还刷了几篇小学生水准的网文,对比之下这本已经算能看下去了。
不过,作者显然也没掌握好古风写作的分寸。很多古言小说和古装剧为了营造“古代感”,喜欢在对白里强行夹几个文言词,可问题是功力不到家,夹得不伦不类,写着写着还会忘了继续夹,真不如一开始就老老实实用白话来得自然。
女主的人设是妥妥的玛丽苏模板:稀世奇才、天赋异禀、破案达人、宰辅之资,从小就是人人仰望的女神童。十二岁破大案、一举成名,之后帮刑部侍郎老爸破了好几个要案,名扬天下。美貌当然也不能落下,不仅貌美如花,还要被官府“艺术照”式地海捕通缉,配图上“晨星似的明眸”“桃花瓣的脸颊”“微微一笑的唇角”,恍惚间以为不是通缉犯,是选秀海报。
讲真,官府的通缉画像啥样我们都见过,最多就是“轮廓模糊+中年油腻”。这作者画风真是开天眼——画风都能发光发热,画个逃犯还要写成“小仙女”。而为了让读者牢记女主有多美,作者是频繁按头灌输,短短两章至少重复描写了五六次。至于才华,就更是每个人都自带“女主吹风机”技能,从小兵小贩到王公贵族,张口就能绘声绘色讲述她如何美貌动人、才智超群。你说这设定要不要这么给女主开挂?
我真想问:女主都这么惊艳绝伦了,为什么穿上男装后所有人都认不出她是女人?她也没说变声啊,按理说美貌+女声,这伪装就跟孩子过家家一样。但偏偏所有人都信了,男主甚至要摸到她没有喉结,才意识到“哦你是个女的!”……逻辑在哪儿呢?
那我们来看看传说中让她“一鸣惊人”的成名案件吧:一个新媳妇和丈夫吵架,第二天被发现上吊自杀,仵作验尸判定自杀,街坊邻居都感到惋惜,连银饰店老板都说当天她还来订过首饰,怎么晚上就死了。女主的父亲身为刑部侍郎,看了卷宗也准备结案。就在此时,年仅十二岁的女主站出来了,说这不是自杀。理由是:“准备自杀的人不会去订首饰,首饰样式还没选好呢。”——惊呆了众人,礼部侍郎“震惊脸”,连忙重新验尸,这才发现是丈夫先勒死她再伪装成上吊。于是,真相大白,女主一战成名,成为远近闻名的女神童。
看到这里我真的笑出声:这个梗,我在各种小说电视剧里已经看过不下十次了,好吗?这已经不是“聪明”能解释的,是“套路”。一个12岁女孩能想得到的,堂堂刑部仵作、侍郎、街坊百姓全都想不到?还两道勒痕,仵作第一遍就没看出来,是眼瞎还是收了封口费?这部小说的世界设定很明确:除了女主,人人智商60以下。配角的作用就是吹彩虹屁和当背景板来衬托她的聪慧和美貌。
更好笑的是,有人告诉我——这还算是本书“质量最高”的案件之一,后面还有更离谱的。我当场决定,两章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