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说真心很长,但因为主线聚焦在“杀手”这一高压题材上,剧情推进始终干脆利落、紧张凝练,完全不会让人觉得冗长啰嗦。反而是在后期——大概从辽国军师萧撤登场开始——我开始有点疲惫,甚至一度想直接跳到结局。但最后还是忍住了,耐着性子一路追到了终章。
让我失望的一点是萧撤这个角色的安排。作为女主安久前世在杀手组织的上司,他比她早一步重生,本应是个重量级Boss。前面也铺垫了不少,比如辽国突然具备现代化武器概念的爆弩、战术用药这些,明显暗示有人把现代知识带了过来。可惜他出场太晚,出戏太快,还没真正“搞点大事”就被女主干掉了……我原本期待他会是终极反派的= =。
另一个让我五味杂陈的情节是楼明月之死。虽然耶律凰吾是她的仇人,但最终却是耶律凰吾的亲哥动手报仇,算是“仇已报”,她和莫思归本该可以重新开始人生。然而她却选择自尽,还用了那种尸骨无存的剧毒,只为不成为莫思归的“软肋”。最初我很反感,但从故事结构来看——她若不死,莫思归就不会下决心毒死耶律权苍。耶律权苍一日不死,宋辽之间的冲突就无法结束,整个故事也将陷入无休止的战争泥沼。她的死是作者不得不做出的结构性安排,而非纯粹的悲剧消费。
而莫思归的结局,也因此令人格外遗憾。他一直声称对楼明月的情感更像是亲情与承诺,但在耶律竞烈死前的一句点破,才显露他其实早已把她放在了人生最重要的位置。正是她的离去,才让他失控地冲破了“救人即修行”的原则,转而用毒杀解决问题。他是个复杂又压抑的角色,在楼明月死后终于崩溃。
整本书里最有趣的一类人,是那些**“认不清自己”的角色**。
比如耶律凰吾,她以“正义起兵”为名,却从头到尾谋求的就是皇位。她对所有离她而去的人感到痛苦,却依然毫不犹豫地牺牲他们。她真心认为自己是“不得已”,可事实上,她只是一个不敢承认自己野心的人。若她早点认清自己“我就是为了皇位”这个事实,或许还有成功的可能。她败就败在“自我定位错误”上。
而对比起来,安久则是一个思维非常“直线”的角色。她认准目标就冲,不兜圈、不修饰,讲话直接得让人想揍她,却总能精准戳中他人内心最脆弱的那一处。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冷血又粗鲁的人,成了很多人“最后愿意倾诉”的对象。无论是顾鸿赴死前的倾诉,华容简揭示身世后的情绪爆发,还是莫思归因楼明月之死的失控,他们都在最脆弱的时候找上了她。也许人就是这样,越是无法承受自己谎言的人,越希望有人来将它戳破。
最后才发现,这个不讨喜的女主竟然“暗恋者满地爬”。在男主楚定江眼中,魏予之、华容简、顾惊鸿乃至女主前世的上司,全都是他的情敌(按影响力顺序排名XD)。这些男人一个比一个复杂,背景沉重、命运难控,而正因如此,他们才会被女主那种“不绕弯”的纯粹吸引。
说起来,连女主自己都曾说,她就像活在阴沟里的老鼠,一直仰望着光明。而梅久,就是她曾经想夺舍、后来舍不得的“光明”。
梅久一直是个圣母式角色,柔弱、蠢,但善良得近乎固执。安久早期厌恶她、利用她、准备彻底夺舍,但当梅久真的死去、当她终于从体内消失后,安久才第一次明白——自己其实早就把这个“光”的存在放在了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所幸,梅久最终重生。虽然安久依旧嘴硬毒舌,但她的在意,已经不需要言语来证明了。
而说到另一个贯穿全文的角色——梅如焰(原名阿顺),她也是一个立体又让人难以完全喜欢的存在。起初她带着功利心接近梅久,借她身份逃出生天,甚至隐瞒真实身份进入梅家。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她的所作所为是为了生存,确实救了梅久一命,也确实未做什么坏事。
梅如焰是个非常自私而清醒的女人。她对梅久的感情或许不深,却对耶律权苍(化名陌先生)倾注了全部的爱。为他不惜背弃宋国,只因她曾被宋朝遗弃在泥泞里。这份爱,或许不高尚,但确实真实。她并非大奸大恶之人,只是选择了自己的立场。
顺便一提,我后来才发现这本书其实有繁体版,名字叫《闺秀真难为》——完全看不出是杀手文好吗!(原名《伪宋杀手日志》,更精准地传达了其“伪宋+杀手+日常”的核心设定。)
整部作品可以说是HE结尾,虽然后段加了一个“安久失忆”的狗血桥段,但也无伤大雅,最终她还是和楚定江好好地生活在一起。看到这里只觉得:不管记忆是否完整,他们依旧并肩,这就够了。
总结一下:
剧情节奏紧凑清晰,前中期非常精彩;
人物塑造群像鲜明,几乎没有“工具人”;
感情线克制但动人,尤其安久的“直线暴走”与其他人复杂命运形成极大反差;
后期稍有疲软,但结构逻辑仍能自洽;
是一部有泪、有笑、有血性、有思考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