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对机械制造的热爱——这些品质如今已如此稀缺。当再次听到这些词,我们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刚踏入社会、仍怀抱理想的那段青涩时光。而如今,这些特质似乎只在老一辈工程师身上才能寻见。他们延续着对细微之处的钻研,从不因退休或年龄而放弃对制造的热情与探索。
他们是纯种理科生,思维逻辑严密,仿佛连细胞和血管都是方形的。
技术型人才与社交型人才,哪种更具忠诚度?这个问题,我似乎终于找到了答案。人们常说技术人才“傲娇”,不易管理,忠诚度低;而社交型人才因为没有技术傍身,更依赖于领导,自然显得更“听话”。但细想之下,正是因为技术型人才对专业的热爱与执着,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会从长远的、技术发展的角度思考。而技术发展,不正是一家企业可持续的核心吗?相反,那些仅依附于领导的“顺民”,若领导本身不正直,或者利益导向模糊,就极有可能把企业带入歧途。更别说遇到一个“八面玲珑”的社交型下属——对外圆滑,对内虚浮,其风险只会更大。
制造业是国家的根基,是立足之本。但制造业还有未来吗?人才流失严重,政策支持有限,连一个普通家庭都难以支撑孩子读完义务教育。看着小说里的男主,甚至都觉得他太理想化了——坚持技术,不为金钱妥协,但现实中这样的人还能留下几个?
我们现在靠卖地养财政,最后埋单的还是普通百姓。辛辛苦苦几十年,到头来只为供一套房子。为什么?如今连北上广的高素质人才都选择回老家,不正是对这个体系的“拒买账”?教育成本节节攀升,从小学到高中,没个三十万根本支撑不下来,更别说兴趣班和素质教育。最终拼的全是父母的经济实力。在这种环境下,还能鼓起勇气说“踏实工作”是一种美德的人,真的太不容易了——我们甚至看不清前方有没有黎明。